中新网吉林新闻9月9日电(谭伟旗 张芳语)近日,在榆树市人民法院速裁中心调解室,原告刘某手持离婚起诉状,语气坚决。一场看似毫无转圜的离婚纠纷,最终在承办法官许永亮的耐心疏导下,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据悉,刘某与孙某结婚已24年,女儿刚升入高中,正处于学业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本应相互扶持的夫妻,却因一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将积压多年的矛盾彻底点燃。
今年立秋当日,刘某偶然发现丈夫与女同事的聊天记录,对方提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言语间透着熟络。而当天,刘某并未收到丈夫的任何表示,正是这桩小事,让她联想到丈夫长期对家庭的缺位,积压的委屈与不满瞬间爆发,当即提出离婚。
面对妻子的指控,孙某也满是委屈:“我根本没把同事的话放心上,我以为是句玩笑话,也没给人家买奶茶。这种小事我觉得没必要特意解释,可她总爱猜疑,常年带着负面情绪,我在家里觉得特别压抑。”
双方均表示同意离婚,甚至已就财产分割达成初步一致,只待法院出具离婚判决书。
法官在阅卷及初步询问中发现,这起离婚纠纷并非源于根本性矛盾,更多是长期沟通不畅引发的误会叠加。若简单走判决程序,看似高效,却可能割裂家庭,影响孩子成长。因此,法官决定暂缓程序推进,以“情感疏导”结合“理性引导”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伊始,法官便将话题引向两人共同的牵挂——刚上高一的女儿,两人瞬间沉默。抓住两人对孩子的牵挂,法官趁热打铁,分别开展疏导。
几天后,刘某主动到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走出法院大门时,孙某自然地接过妻子手中的文件袋,轻声说:“晚上去接孩子放学吧,顺便绕路买你爱吃的糖炒栗子。”刘某愣了愣,随即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笑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