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杨小蓓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以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综合施策护航经济健康发展。
玉器批发市场里的“庭审现场”。通讯员供图
拖欠老乡玉器加工费40余万元法官将庭审现场“搬进”批发市场
“感谢法官调解,我们老乡俩的买卖纠纷解决了,今后还是能一起拍档!”对簿公堂的老乡握手言和。
黎先生从2018年开始,委托何先生对其提供的玉器原料进行样式加工。后因生意不佳资金难以周转,黎先生陆续拖欠何先生40余万元加工费,双方协商无果后,何先生将黎先生诉至法院。
荔湾法院永庆坊人民法庭的经办法官张灵芝收到案件后,考虑到原告和被告是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老乡,若直接一纸判令了结此案,以后双方不仅无法再有生意来往,连老乡情谊也断送了。
于是,张灵芝主动联系到玉器交易市场的行业纠纷联调工作站,与调解员详细说明了情况,委托他们先行开展双方的矛盾调解工作,并给予专业调解指导。
经过调解,双方都愿意各退一步,黎先生愿意分期支付加工费。
为方便当事人,法官将庭审现场“搬进”批发市场,当事人在店铺门口就地签订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一场老乡间的纠纷就此落下帷幕。
探索“法庭+行业”专业解纷机制打造“巡回审理+普法宣传”办案模式
在批发市场云集的荔湾,专业高效解纷、维持交易稳定是每一个遇到纠纷商户的诉求。
今年以来,荔湾法院审结各类商事案件5678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探索“法庭+行业”专业解纷机制。
由永庆坊人民法庭联合街道、市场监管所、商事调解中心等解纷资源,对辖区内的茶叶、珠宝、水产、药材、宠物等批发市场行业纠纷提供“法律+行业规则”双轨调解。
制订《开展民商事案件市场化调解工作方案》,引进市场化调解力量参与调解,提升民事商案件审前调解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我们店铺经营规模不大,与原告的正品价格差距巨大,希望能就赔偿金额进行协商。”在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起名牌眼镜商标侵权纠纷案正在审理,旁听庭审的还有人大代表、商户代表、市场管理人员、高校师生等。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荔湾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时常运用的“巡回审理+普法宣传”办案模式。
把庭审开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方面可以联合保护中心的调解力量现场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另一方面邀请商户代表、市场管理方等人员共同旁听庭审,法官现场进行普法讲解,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从坐堂办案向综合治理延伸。
今年上半年,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30件。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判处罚金434万元,有效保护“华为”“小米”等十余个注册商标或知名品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