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房主母亲房内自缢身亡,男子花55万买到凶宅!两年后起诉退款
创始人
2025-09-08 15:08:41
0

9月7日,从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法院获悉,该市法院两篇案例近日获评全省法院优秀案例奖项,其中一例为鄂城区法院审理的涉及“凶宅”的房屋买卖纠纷案件。

2021年10月,市民陈先生购买了王女士位于城区的一处房屋,总价55万元。合同中特别约定:“买方已知悉房屋产权及居住情况,卖方及营销中心无隐瞒。”陈先生贷款购房并完成过户。

2023年8月,陈先生意外得知该房屋曾发生王女士母亲自缢身亡的事件。

陈先生认为卖方故意隐瞒“凶宅”事实,构成欺诈,遂诉至法院,请求撤销购房合同及贷款合同,并要求王女士返还55万元房款及中介费、税款,代偿剩余银行贷款。

对此,王女士辩称,房屋质量无瑕疵,且表明合同已写明无隐瞒情况。

法院审理认为,案涉房屋因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该情形符合一般社会公众对“凶宅”的认知标准,可能对潜在购房者形成心理影响,进而影响交易意愿,出卖人对“凶宅”信息负有告知义务。

本案中,王女士在签约时并未向买受人陈先生如实告知其母于该房屋内自缢身亡的事实,反而在合同中承诺“无隐瞒”,存在故意隐瞒的行为,构成欺诈,陈先生有权撤销合同,卖方应返还房款、赔偿损失,并消除因合同产生的贷款债务。

法院据此裁判撤销房屋买卖合同、不动产转移合同和借款合同,判令王女士返还陈先生购房款、中介费和税款,并代为偿还贷款银行本息。

承办法官指出,“凶宅”信息不属于肉眼可见的房屋瑕疵,买方难以自行查证。卖方作为信息优势方和亲历者,对此类重要信息负有主动告知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诚信”。房屋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是影响交易意愿的关键因素,该信息足以影响买受人意思表示,卖方作为亲历者,刻意隐瞒实质违背诚信。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案中,被告王女士在签约时隐瞒“凶宅”事实,已构成欺诈,依法应撤销相关合同。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前三季度“两新”政策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王 珂 刘温馨 “趁着有国补政策和电商平台优惠,为家里置办几个‘大件’。”近日,多家电商平...
“既要懂法、更要懂群众”,一支... 从拆除危塔到整治污染河道,从化解“人鸟之争”到推动乡村治理……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崇明岛,有这样一支检...
优化知识产权制度适配性 推动商... 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杨安进 从实践来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仍有...
10万亿债基市场遇“刹车” 政...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作为公募基金三分之一体量的债券投资业务,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其发展趋势在市...
纾困已还款信用受损主体,个人征... 对于部分已归还贷款的违约者,征信记录“一朝失信,五年受限”的困境或将迎来改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毕颖达:美国政策挤压韩“务实外... 11月7日,韩国总统办公室表示,韩美有必要就关税安全后续磋商结果文件“联合情况说明书”中与安全有关的...
10月份CPI同比涨幅转正,P... 10月份,扩内需等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叠加国庆、中秋长假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
检察机关前三季度起诉危害食品安...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倪弋)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危害...
卡桑旅:加沙拉法以军控制区内武... △加沙地区(资料图)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9日发表声明称,驻留在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