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9月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司法部部长贺荣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实践型法治人才,60多万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9月8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摄影
贺荣介绍,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625所法学院校负责人全覆盖集中培训,常态化举办“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法学院校师生共68万人次参加。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建立51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平台、16家涉外法治研究平台,依托重点法学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部分高校实施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法律硕士研究生项目。
司法部聚焦法治政府建设这一主体工程,协同推进行政执法体制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等,部署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已经完成了两批,共选树90个综合示范地区和83个示范项目,第三批正在进行中;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普遍配备法律顾问,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夯实法治社会建设基础,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深入实施,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420万“法律明白人”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全社会法治观念持续增强。目前,司法部正在按照党中央部署抓紧研究起草新一轮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贺荣表示,“十四五”期间,司法部深入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领域改革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持续完善。建设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加力提升服务质效,五年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亿多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法律服务支持帮扶力度,建立健全律师行业东中西部对口帮扶机制,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断提升,积极回应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军人军属等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
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仲裁员6.7万、公证员1.5万、司法鉴定人4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