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5日电 题 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以“三维赋能”破解矛盾调解难题
作者 白小森
2025年以来,包头市青山区司法局创新构建“队伍赋能强基础、机制赋能提效率、服务赋能暖民心”的调解工作体系,以高质量服务为“平安青山”“法治青山”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截至目前,调解矛盾纠纷7785件,调解成功率达98.1%。
发挥“法律明白人”在调解队伍中的作用
从72个村(社区)中遴选380余名“法律明白人”,充分依托“人熟、地熟、事熟”的天然优势,深度参与社情民意收集与矛盾隐患排查工作。积极联动村(居)法律顾问,形成“乡土优势+专业支撑”的高效协作组合——“法律明白人”负责摸清矛盾症结,律师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助力基层纠纷高效化解。
发挥专职调解员在调解队伍中的作用
在巩固兼职调解员队伍基础上,选聘60余名“懂乡音、知民意、有公信、精法律”的专职调解员,形成“专兼结合”队伍体系。目前,全区调解员总数400余人。在保障调解经费上,严格落实“以案定补”制度,激发工作积极性;在保障调解专业性上,组织开展民法典、行政调解实务等培训12场,覆盖1800余人次,推动调解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
发挥行政调解的作用
整合律师、心理咨询师、行政干部等力量,充分利用13个律师团队参与调解,引导非诉解决途径;10个司法所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坐诊+家访”制度。截至目前开展心理疏导190余次,解开当事人“心结”;成立36家行政调解委员会,配备220余名行政调解员,梳理消费、物业等领域调解事项清单,化解行政类纠纷40件。
“微网格”织密排查网
推出“法律服务+微网格”模式,在全区882个微网格中,为每个网格配置1名司法所工作人员、1名法律明白人、1名法律顾问、1名调解员和1名公证员,组建形成“1网格5大员”的矛盾排查力量,实现基层矛盾隐患排查全覆盖、无死角。
多部门联动打通协同链
深化“两所联动+N”机制,10个司法所均与辖区派出所、公证处、律所签订合作协议,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警律公证联调”机制。截至目前,已联合化解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复杂纠纷300余起。大力推动“三调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组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成功衔接诉前调解200件,完成司法确认130余件。
智慧化提速解纷路
依托“内蒙古掌上调解”平台与智控一体机,建立远程调解模式。截至目前,开展“隔空调解”100余次,为行动不便群众节省时间;同时,在市民大厅设立“一站式”调处中心,整合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资源。截至目前,接待1000人次,化解纠纷400件,平均调处时长缩短至3个工作日。
青山区司法局通过“梯队化建设、场景化联动、精准化服务”的三维赋能,让调解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从“单一化解”转向“多元共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