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
孩子们现场开心地玩游戏,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本组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9月4日,在龙岗区儿童公园一楼广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五周年主会场活动火热举行。活动全面展示了五年来深圳垃圾分类工作的丰硕成果,吹响了城市环境面貌品质提升的新号角。本次活动以“分类齐参与·低碳新时尚”为主题,通过实践特色分享、志愿共识签订、成果展参观等环节,详细展现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倡议”到“法治”、从“试点”到“全域”、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参与”的深刻变革,动员广大市民以绿色行动践行环保责任,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筑牢生态底色。
五年深耕结硕果
分类经验铸标杆
2020年9月1日,随着《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出台,深圳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创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深圳模式”,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条例》实施五载间,深圳以绣花功夫浸润城市肌理,于点滴践行中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让绿色生活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共同绘就了一幅文明、绿色、和谐的城市新图景。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领导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五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深圳模式”,推动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全链条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宣教与基层治理不断创新,智慧监管与碳普惠等特色实践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深圳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完善法规政策、优化分类体系、深化宣传教育,全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以最洁净、最有序、最靓丽的城市环境面貌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系统分享了《条例》实施五年的核心成果: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置量实现了“三增一减”,其中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长约40%,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量增长约180%,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增长约15%,其他垃圾焚烧处理量明显减少。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超过50%,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位居全国前列。
据介绍,深圳已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分类设施与管理体系,全市20831个集中分类投放点完成AI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工作,覆盖率达100%,打造多元赋能的宣教体系,让绿色分类理念逐步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同步,特别发布了《条例》实施五周年系列主题海报,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我们已实现其他垃圾的全焚烧和原生垃圾的零填埋,年均减排量约470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87.8%,这对于人口近两千万的超大型城市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推动了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智能网络的覆盖,目前近60%社区已安装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使得居民参与可回收物的分类和回收变得更加便利,明年计划实现居住社区的全覆盖。
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指出,在市、区的领导下,龙岗始终坚持共治,系统推进、创新驱动,积极探索符合龙岗治理路径,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在分类实效、宣传引导、设施体系、执法监管、共治格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分类实践亮特色
多维赋能提质效
活动现场,学生代表带来“少年说条例”情景剧,生动展现“小手拉大手”的全民参与效应。孩子们围绕《条例》的宣贯引导,一会儿化身“城管执法员”,用童趣语言解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一会儿变身“家庭小帮手”,亲身实践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活泼的演绎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福田、宝安、龙岗三区分别围绕“智能回收”“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三大主题,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分类实践,从福田区全面构建科技赋能的智能回收体系,到宝安区深入基层的社区治理实践,再到龙岗区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力量,不同维度的分类实践都凝聚着城市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为深圳垃圾分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现场,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与区环境卫生协会签订了“喜迎十五运·分类新起航”龙岗深化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共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为企业志愿服务队授旗,垃圾分类工作将注入更多社会力量,标志着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成果展示话发展
聚力提质迎全运
“我们聚焦体育运动场馆和酒店,有针对性地策划了各种垃圾分类宣讲活动,比如邀请酒店工作人员和场馆运营人员从源头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减量活动,在餐厅深入推广适量点餐、光盘行动宣传。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赛产生的垃圾都会进行资源的分流和分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计量自然减排量,打造低碳全运、零碳全运。”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全场参与人员的共同见证下,与会嘉宾共同登台以掌印视频形式,启动“深圳市迎‘十五运会’城市环境面貌品质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象征着深圳垃圾分类工作的全新启航。领导嘉宾还参观了《条例》实施五周年成果展,深刻认识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城市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不仅全面回顾了《条例》实施五年来的成果,更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强大合力。接下来,深圳将以《条例》五周年为新起点,做好迎十五运会城市环境面貌品质提升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以垃圾分类的“深圳实践”助力推动“无废全运”,让绿色基因根植市民心田,让低碳理念成为城市共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典范城市贡献力量。
知多D
生活垃圾分类 各区都有亮点
福田区:在全市首创“一户一码”智能回收新体系,目前已在10个街道全面铺开“24小时无人回收站”,累计发放环保奖励金477.95万元,激励居民参与超86.9万人次,大幅提升居民参与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福田模式”。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全区已配置智能箱共1313个,其中配置厨余智能箱606个、可回收物智能箱707个;覆盖可回收物智能箱的住宅区532个,占住宅区总数的63.03%。
宝安区:为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垃圾分类新格局,西乡街道福中福社区构建“一八三”工作新模式,将社区党委书记作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第一责任人,共设垃圾分类投放点29处,落实到人、具体到点,逐步建立起社区垃圾分类居民自治的长效管理机制。
龙岗区:自《条例》实施以来,以“值得分、我在分、精准分、带动分、准确投、精细管”理念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围绕设施完善、智慧监管、宣教引导、多元共治发力,实现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增幅183%、可回收物增幅541%,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小区覆盖率65.69%,投放点“视频+AI”全覆盖,运输车辆全接入市级平台且新能源占比超90%,深入开展“蒲公英计划”品牌活动,打造“全链条”式分类体验活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格局。
编辑:黄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