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瑞士食品饮料巨头雀巢集团发布一条震惊业界的公告,宣布其CEO傅乐宏(Laurent Freixe)因违反《商业行为准则》被解职,并立即生效。新CEO的接任者为年仅48岁的菲利普·纳夫拉蒂尔(Philipp Navratil)。
傅乐宏之所以被解职,并不是因为其业绩不行,而是因为其被调查证实与直接下属存在未公开的恋爱关系。这一行为违反了雀巢的《商业行为准则》,尽管傅乐宏是一名服务雀巢40年的老将,也不得不以这种极其不体面的方式黯然离开。
40年雀巢老将,因地下恋情下课
傅乐宏的前任是马克·施耐德,于2017年空降雀巢,并担任雀巢CEO长达近8年的时间。虽然马他没有食品饮料行业的履历,但其“大开大合”的独特风格,还是为雀巢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比如在马克·施耐德掌舵雀巢期间,喜欢用出售和并购的手段来优化整个集团的业务结构。在他的主导下,雀巢出售了皮肤健康业务、部分瓶装水业务;收购了星巴克零售咖啡业务等。在其疯狂的折腾之下,雀巢股价一路走低,至其离职时,雀巢的股价较2022年高点下滑了四成。雀巢董事会对这位“空降大神”失望至极,只能将其“协议性”离职,转而寻找一位“自己人”担任CEO。
傅乐宏作为一名在雀巢工作了40年的“老雀巢人”,走进董事会的视野之中。他不仅资质够老,履历也异常完美。傅乐宏几乎在所有雀巢全球核心市场都有工作管理经历,覆盖欧洲、美洲和拉美大区,甚至于连雀巢董事会主席保罗·薄凯都高度评价他“经验丰富、洞察力强”。
而且,当时的雀巢管理层,早已不堪马克·施耐德这种“空降CEO”的折腾,急切需要选出一位“自己人”。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傅乐宏成功上位于2024年9月出任雀巢CEO。
上任之后,傅乐宏马上改变马克·施耐德“大开大合”的扩张策略,提出全新的“数量更少、规模更大、效果更好”(fewer, bigger, better)的全新战略,说白了,就是降本增效。傅乐宏的任职期间,除了完成对徐福记的全资收购之外,其他精力几乎都是在精简架构,将雀巢5大区域市场精简为3大区。
遗憾的是,傅乐宏的“新政”还未验证成效,自己却已经被“调查”。根据媒体披露,针对傅乐宏的调查,是在董事会主席保罗·薄凯的监督下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傅乐宏确实与其直接下属存在地下恋情,违反雀巢的《商业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在跨国公司之中几乎是零容忍,麦当劳CEO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英特尔CEO柯再奇等几乎都是因为这类事件而被公司解职。
表面触及公司红线,内里权力博弈凶猛
违反雀巢的《商业行为准则》,肯定是傅乐宏被解职的直接原因。但针对傅乐宏的调查为什么发起,董事会为什么又如此果断地对其解职?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马克·施耐德虽然是空降,但执掌雀巢毕竟已经近8年时间。傅乐宏接任CEO之后,几乎将马克·施耐德的战略完全推翻。比如他一改前任“买买买”的策略,并考虑出售雀巢维生素、矿物质和补充剂部门的一些表现不佳的品牌,以及巴黎水所在业务的部分股权。傅乐宏还大力精简架构,将大中华区并入亚大非大区(AOA)等。
虽然傅乐宏的这些调整在当时被认为是得到董事会的支持,但上任不到一年的CEO,这样“大动干戈”的折腾,肯定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尤其是马克·施耐德时代遗留下的“山头”,肯定会疯狂反击。尽管没有证据,傅乐宏的“落马”是因为“内斗”,但各方利益没有达成平衡,肯定是其被调查的主要推动力。
在雀巢对傅乐宏解职的公告中,并没有提及其业绩问题。但雀巢自其上任一年来面对较大的业绩压力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在资本市场,不佳的业绩往往会削弱投资者和管理层对CEO的信心,降低董事会对其任何失误行为的容忍度。
雀巢新任CEO菲利普·纳夫拉蒂尔,2001年加入雀巢,2020年在马克·施耐德掌舵期间,转到雀巢咖啡战略业务单元,负责制定雀巢咖啡和星巴克咖啡品牌的全球战略并推动创新,并于2025年1月 1日加入雀巢执行董事会。
对于被委任为新CEO,菲利普·纳夫拉蒂尔表示,自己完全接受公司的战略方向以及为推动雀巢业绩而制定的行动计划,期待与公司全体领导紧密合作,与董事会、董事长薄凯和即将上任的董事长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保持一致,加快执行力度,并以强烈的决心推动价值创造计划。
公开消息显示,雀巢董事长保罗·薄凯将于2026年卸任,届时,首席独立董事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将可能继任董事长,领导雀巢集团。虽然傅乐宏被调查解职,可能存在关键过度时期人事变动的布局考虑,但确实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雀巢此次CEO的更迭是“内斗”或权利斗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