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无小事,军事迷必看!这些行为可能让你“踩雷”,甚至犯罪!
创始人
2025-09-04 18:27:49
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靠近军事区,而对于广大军事迷来说,对军事相关事物的热爱更让他们关注军事区。尤其在9月3日大阅兵之后,“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引发广大军事迷的热切关注。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军事区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法律约束,一旦行为越界,不仅可能危及自身安全,更会触犯法律,从“迷”变成“犯”。

本文将为您梳理在军事区附近及作为军事迷需要特别注意的法律问题。

核心禁区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军事区。

根据《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军事区是指国家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建筑、场地和设备等所在区域,分为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军事禁区是设有重要军事设施或者军事设施安全保密要求高、具有重大危险因素,需国家采取特殊措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军事管理区则是设有较重要军事设施或者军事设施安全保密要求较高、具有较大危险因素,需采取特殊措施保护的区域。

这些区域的存在对于国防安全至关重要,其内部的军事设施关乎国家军事战略、作战能力等核心机密。

在军事区相关法律规范中,存在一批“零容忍”的绝对禁止行为,这些行为直接威胁国防安全与军事设施效能,无论主观是否故意、情节是否轻微,一旦实施即可能触发法律责任。

1、禁止非法闯入、强行进入

军事禁区作为国防安全的“核心屏障”,实行“一刀切”式禁止进入制度,任何无关单位、个人及交通工具,未经军事机关书面特别批准,均不得进入,不存在“特殊情况豁免”“短暂停留不追责”等例外情形。

从实践来看,此类禁止行为不仅包括徒步、驾车、驾船直接进入禁区范围,还涵盖“间接侵入”:例如在沿海军事禁区,渔民擅自驾船穿越禁区划定的禁航线;在山区军事禁区,驴友翻越禁区围墙、铁丝网进入内部区域,即便未接触军事设施,也已构成违法。

根据《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禁止陆地、水域军事禁区管理单位以外的人员、车辆、船舶等进入军事禁区,禁止航空器在陆地、水域军事禁区上空进行低空飞行,禁止对军事禁区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定位、描绘和记述。

非法进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或者在陆地、水域军事禁区上空低空飞行的,军事设施管理单位的执勤人员应当予以制止;不听制止的,将强制带离、控制非法进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或者驾驶、操控航空器在陆地、水域军事禁区上空低空飞行的人员,并可处以拘留等行政处罚。

如果情节严重,例如出于好奇拍摄了大量涉密内容,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

2、禁止拍摄、窥探、测绘

无论在军事禁区还是军事管理区,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军事机关批准,均不得实施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定位、描绘、记述等记录行为,且该禁止不区分“专业设备”与“民用设备”——使用手机拍摄、用笔记本手绘军事设施外观、用智能手表记录禁区地理坐标,均属于违法。

实践中易被忽视的“记录禁区”包括:拍摄军事设施的“局部细节”(如导弹发射架的接口结构、军营岗哨的布防位置)、记录军事管理区的“日常动态”(如部队训练时间、车辆进出频次)、测量军事禁区的“地理参数”(如围墙高度、禁区边界距离公路的距离)。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记录,可能被境外情报机构拼接分析,最终泄露核心军事机密。

例如在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外围,使用手机、相机、无人机、望远镜等设备进行拍摄、窥视、测量、绘制地形图等,极易被认定为“窃取、刺探、泄露军事秘密”。

3、禁止散播军事信息

在信息时代,军事信息传播的边界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

依据《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及《保守国家秘密法》,禁止散播的军事信息包含三大类:

军事秘密信息:指在国防建设、武装力量活动中,依据法定权限与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仅限特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如部队作战计划、军事装备核心技术参数、军事通信密码等;

国防科技工业秘密信息:涉及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研发、生产、试验等环节,未经公开的敏感信息,如军工企业的新型材料配方、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等;

未公开的涉军信息:虽未明确界定为秘密,但官方未予公开,且传播后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如部队临时性的大规模调动部署、未公开的军事训练科目详情等。

因此,绝对禁止在网络上传播任何涉及军事部署、武器装备、军事设施、部队行动等的照片、视频、文字描述或地理位置信息。即使是你认为“公开”、“不重要”的信息,经过汇总分析也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情报。

故意或过失泄露军事秘密,可能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即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一旦造成危害,仍需承担法律责任。网络分享前,请务必三思,问自己:“这条信息是否会危害国家安全?”

模糊地带

在相关军事活动中,除了明确的禁止行为,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这些行为看似符合日常习惯或个人爱好,甚至让人觉得“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已触碰法律边界,稍不留意就可能“踩雷”,面临法律制裁。

1、好奇围观

这类行为常见于军事设施周边,如在军事管理区门口长时间停留观察、用手机“随手拍”军事基地周边环境(未直接拍摄设施主体)、跟随部队车辆行驶记录路线(如看到军车后刻意尾随,记录其行驶轨迹)、在军事演习区域外围“蹲点”等待,试图观察演习动态等。

很多人认为,“只是看看而已,又没进去,也没拍敏感内容”,不会有问题,但实际风险远超预期。

从法律层面看,《军事设施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危害军事设施安全和使用效能”,而长时间围观、记录军事设施周边动态,可能被认定为“潜在危害行为”。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若被境外情报机构整合,可能推断出军事设施的核心功能、部队调动规律等敏感信息,危害国家安全。

2、禁止“捡拾”与“收藏”来历不明的军品

军品,作为与国防和军事活动紧密相关的物品,承载着特殊的功能与意义。生活中,有人可能在野外偶然捡到带有军事标识的物品,也有军事迷因爱好想要收藏各类军品。

部分军品具有极强的危险性,如未引爆的炮弹、手榴弹,即便长期存放,仍可能因外界震动、温度变化等因素突然爆炸,威胁个人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另外,军事文件、涉密载体及带有军事信息的装备零部件,可能包含部队编制、作战部署、装备性能等核心秘密。若捡拾者未意识到其涉密属性,随意丢弃、传播或交给他人,极易导致军事秘密泄露。

3、禁止无人机“黑飞”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普及,消费级无人机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操作门槛不断降低,使得越来越多人能轻易操控无人机进行拍摄。

一些人出于好奇、追求刺激或想获取独家“素材”等目的,在未经任何审批许可的情况下,擅自驾驶无人机靠近军事设施区域,如军事基地、军营、军用机场、军事训练场地等。

他们操控无人机在这些区域周边低空盘旋,利用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试图拍摄军事设施的全貌、内部布局、装备情况(如停放的战机型号、数量,军车的类型等),甚至是军事人员的活动等信息。

还有部分人,会在军事演习期间,冒险将无人机飞至演习区域附近,偷拍演习的动态过程、战术演练等场景。

他们往往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只是“随便拍拍”,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且自恃无人机体积小、飞行声音不大,不易被察觉。

《军事设施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非法获取军事设施的秘密,而通过无人机偷拍军事设施,无疑是在非法获取军事秘密信息。

同时,《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也强调,禁止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违法拍摄军事设施、军工设施或者其他涉密场所。

一旦被认定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若偷拍的信息被传播到境外,给国家安全造成更严重危害,处罚将更为严厉。

即使尚未达到犯罪程度,根据相关治安管理处罚规定,“黑飞”行为也会面临罚款、没收无人机等行政处罚。

合法建议

军事迷们对军事领域的热爱,彰显了对国防事业的关注与热情。但在满足自身兴趣的过程中,必须严守法律边界,确保行为合法合规,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首先,保持距离,理性热爱。

真正的军事迷是爱国者和守法者。可以积极关注国防部官网、中国军网等官方权威平台。

国防部官网会定期发布国防政策解读、军队建设成果、重大军事活动等资讯;中国军网涵盖丰富的军事新闻、部队风采展示、军事专家解读等内容。

这些平台信息准确、权威,且经过严格审核,不存在涉密风险。

军事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会举办各类军事展览,展示军事装备实物、模型以及军事历史资料等。通过参观,军事迷可近距离感受军事文化魅力,且展览内容均符合法律规定。

其次,安全合规使用无人机。

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及周边一定范围区域为禁飞区。

军事迷在操作无人机前,务必通过官方地图软件、相关部门官网查询,明确所处位置是否在禁飞范围内。若无法确定,可拨打当地航空管理部门电话咨询。

另外,需提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递交飞行活动申请,详细说明飞行时间、地点、高度、目的等信息,待审批通过后再飞行。

再次,谨慎参与网络交流。

网络上涉军信息鱼龙混杂,军事迷在获取信息时,要保持理性判断。对于来源不明、内容可疑、违背常识的信息,坚决不信、不传。

在军事论坛、社交群组等网络交流平台,不讨论、不传播未经官方证实的敏感军事信息。

军事迷要增强防范意识,对于陌生人索要涉军照片、资料等行为,果断拒绝,并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可拨打12339举报受理电话)报告。

最后,合法收藏,确保合规。

购买军事模型、纪念品等,要选择官方授权店铺、正规电商平台的品牌旗舰店。例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官方文创店出售的军事模型,质量有保障且来源合法。

收藏的物品不能涉及军事秘密,如带有部队番号、涉密标识的物品严禁收藏。若对某件物品是否合规存疑,可咨询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对于二手市场上的“军品”,更要谨慎甄别,避免购买来历不明的物品。

总而言之,军事爱好者关心国防、热爱军事,本身是值得鼓励的。但爱国不能逾越法律红线,更不能以个人兴趣为由,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硬核”军迷,更要“硬核”守法!

切记:国家安全,高于一切。军事禁区,绝非儿戏。

编辑:众众

审核:邱邱

封面制作:丹丹

插图来源:新华社

法律审核:小元律师

本文内容综合官方媒体,仅代表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通州一女子在丈夫房本加名后出轨... 北京青年报副中心新媒体(微信号:fuzhongxin-xinmeiti)了解到,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 · 抗战胜利80周年 九三阅兵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1945-2025...
法治热点:中央农办部署加强农村...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加强部署,推动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整治落地见效。近年来,农村地...
匈牙利外长: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对... 外交部网站消息,202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生态环境...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相继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深刻...
原创 雀... 9月1日,瑞士食品饮料巨头雀巢集团发布一条震惊业界的公告,宣布其CEO傅乐宏(Laurent Fre...
3天跌110点!A股大盘失守3...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4日,A股主要指数继续走弱。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穿3800点,跌幅1.25%,...
台风“琵琶”生成,37℃持续!... 今天(4日)凌晨 琉球群岛以东洋面的热带低压 加强为今年第15号台风“琵琶” 预计,“琵琶”将以每小...
欧盟外长抹黑九三大阅兵,外交部... 如果说当今世界,还有哪一方势力看不清世界格局的变化,那就只有欧盟了。咱们这次九三大阅兵,连美国总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