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9月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遂宁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日向两名食品安全内部“吹哨人”发放举报奖励金,共计4250元,这也是遂宁推行校园餐领域内部“吹哨人”制度以来,首例成功兑现的奖励案例。
据悉,内部“吹哨人”制度,是将举报主体范围覆盖“校园餐”和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全链条的内部人员及相关知情人。其中,内部人员指订立劳动合同者,相关知情人涵盖近一年内解除劳动合同、有业务联系及临时聘用人员,实现从食材源头到餐桌的“全环节覆盖”。
据悉,该奖励案例源于今年5月的一起校园餐食品安全案件。当时,遂宁市市场监管局接到2所学校食堂内部知情人的举报线索,反映某食品供应公司涉嫌向学校提供腐败变质食品。了解情况后,该局立即启动立案调查程序,经现场核查、样品检测等多环节取证,确认该公司违法事实成立,依法对其处以8.5万元罚款。
“按照奖励标准,内部‘吹哨人’可获得案件罚没收入5%的奖励。”遂宁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放的4250元奖励金,正是依据这一比例从8.5万元罚没款中核算得出的。
今年7月,遂宁市质量强市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市食安委)正式印发《关于在“校园餐”和养老机构膳食服务中全链条落实内部“吹哨人”食品安全违法举报奖励制度的通知》,在“一老一小”重点食品安全领域推出全链条内部举报机制,通过明确奖励对象、情形、标准及流程,鼓励内部人员主动曝光违法行为,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此次推行的内部“吹哨人”制度,将举报主体范围覆盖“校园餐”和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全链条。具体包括学校与养老机构自主经营食堂、食堂承包企业、食材供应(含基地/厂家直供、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企业、校外集中用餐配送单位的内部人员及相关知情人。其中,内部人员指订立劳动合同者,相关知情人涵盖近一年内解除劳动合同、有业务联系及临时聘用人员,实现从食材源头到餐桌的“全环节覆盖”。
《通知》明确,“吹哨人”首次举报6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经市场监管部门核实立案查处后可获奖励,包括食材不合格(如病死禽畜肉、农残超标等)、食材变质(腐败变质、霉变生虫等)、非法添加(添加非食品原料、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违规操作(从业人员带病上岗、运输温度不达标等)、食品安全事故瞒报谎报漏报,以及其他重大违法行为。同时强调,举报人需对内容真实性负责,恶意举报或骗取奖励将被严肃处理。
此外,举报渠道便捷多元,“吹哨人”可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互联网、电话、传真、邮寄地址、窗口等渠道举报,也可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或遂宁市“遂心食安”微信小程序提交线索。为保护举报人权益,《通知》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简化奖励审核发放流程,减少不必要个人信息收集,未经同意不得泄露举报人身份、举报内容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