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出生的遵义籍律师王春芳,自踏入法律行业起,便与“劳动者争议”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充满热忱的青年律师,她的职业初心,早在播州法院南白法庭工作期间便已扎根那时每天协助整理各类民事案卷,其中占比最高的便是劳动争议案件。“有一次整理一起拖欠工资案的案卷,申请人是位50多岁的保洁阿姨,手里只有一张没盖章的工资欠条,最终因证据不足没能胜诉,看到这些无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当事人,我心里满是心酸”王春芳律师说到.正是这些真实的场景,让这位年轻律师便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专注劳动争议领域,用专业法律知识帮更多劳动者守住“生计底线”。
离开法院后,这位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遵义律师,选择加入贵州黔公律师事务所,正式开启以劳动维护为核心的法律服务生涯。为了快速掌握劳动争议领域的专业技能,她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成长计划”: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研读劳动法规,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到《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再到最新的仲裁与诉讼衔接意见,她不仅逐字逐句吃透条文,还会结合典型案例梳理适用要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不同情形下的法律思路。
一年后,为寻求更广阔的专业发展平台,也为了能独立代理更复杂的劳动争议案件,转至贵州于道律师事务所执业。两年时间,便从“劳动争议法律新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专业律师。她代理法律援助的一起劳动争议案,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当事人是一名快递公司的分拣员,因长期加班却未获加班费,提出离职后又被公司克扣工资。接手案件时,当事人仅能提供入职登记表和几段与主管的微信聊天记录,证据极为薄弱。王春芳没有放弃,她先指导当事人补充收集考勤记录(通过申请仲裁调取公司后台数据)、同事证言,再结合快递公司的行业特性(分拣员普遍存在加班情况),引用《劳动法》中关于加班工资计算的条款,最终帮当事人追回了拖欠的工资和加班费共计8 万余元。
此后,这位年轻律师在劳动争议领域的深耕愈发坚定。她深知,劳动争议案件看似“标的额不大”,却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因此每一起案件她都全力以赴。为了让更多劳动者懂法、用法,现在走访工业园区、建筑工地、服务行业门店,和劳动者面对面交流,记录下他们在工资发放、社保缴纳、加班补偿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都成为了常态。
在长期的执业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劳动争议方法论”:对于证据薄弱的案件,她擅长“从细节找突破”,通过劳动者的工作记录、与公司的沟通记录、甚至是公司的公开信息,间接佐证劳动关系和权益受损事实;对于涉及金额核算的案件,她始终坚持“精准到分”,无论是加班工资、未休年休假工资还是经济补偿,都会结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工资标准、行业特性反复核对,确保每一笔赔偿都有法律依据;而面对当事人因情绪激动而偏离重点的情况,她总能耐心安抚,用专业分析帮对方理清思路,避免因不当诉求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今,青年律师王春芳,在劳动争议领域的专业口碑已逐渐传开,不少曾被她帮助过的劳动者,会主动推荐身边有需要的人来找她。但这位年轻的女律师始终保持着最初的谦逊与热忱:“我不怕案件复杂,就怕劳动者因为不懂法而放弃维护自身权益。未来我还会继续深耕这个领域,不仅要做好个案代理,还要做更多的普法活动。“王春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