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形成以后,各种交易都出现了,不但有公平公正的交易,而且有不公平不公正的交易,但只要社会平稳,就可以稳步发展。制度约束起着一定的作用,总是摆在明处,犹如悬在交易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但一些交易者却有可能形成巩固的利益联盟,摆脱制度约束,不一定会受到惩罚。
商家正式注册,租赁店铺做买卖,也可以到网上做买卖,成为网商。商家的定价权并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掌握在市场手中,当然也会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影响。即便有垄断组织定价某种商品,也不一定完全掌握商品的价格,因为除了垄断组织以外,还有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有市场监管部门的影响。商品价格一定会有水分,有商家的利润在里面,不然商家就会赔钱。即便有的商家要搞大促销,也仍然实现了薄利多销,而不会没有利润在里面。市场交易要受到制度约束,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当然私下的交易并不会少。商家要卖商品,但并不一定生产商品,很可能是一级代理商或二三级代理商,也有可能只是小本经营,卖很多小商品。生产商品的厂商会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发给二级、三级代理商,最终商品到了卖货的商家手中,会出现层层加价的现象,当然也不会加很多,不然消费者受不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要受到制度的保护。倘若消费者强买,商家强卖,就会扰乱市场秩序,会受到惩罚。倘若商家卖了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想要维权,有关部门并没有及时介入,没有对卖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进行惩罚,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放纵的态势。商家有可能继续卖假货伪劣产品,而消费者举报,却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有可能商家已经打点了有关部门的官员,让他们故意放松管制,而制度始终摆在那里。究竟怎样执行,就是有关部门官员的事了,其他人并不能监督和做主。
看似是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交换,其实有更高层次的制度起着约束作用。当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出现一定的共享利益的时候,就会结成一定的联盟,隐蔽商品交换,共同对抗制度。贪官会受贿,某些商家会行贿,都会触犯制度,甚至触犯法律。但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利益联盟,会私下里搞利益输送,无论行贿还是受贿,手法都非常隐蔽,不会让第三方知道,当然更不会让制度执行者知道。甚至商家可以直接对制度执行者行贿,每年给他们一定的钱,让他们放松管制,或者让他们直接入干股,每年坐地收钱,分红就可以了。这种交易都在暗处,一般人发现不了,但只要发现市场上有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有买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消费者维权却始终不能成功,就知道商家和制度执行者之间有一定的利益输送。倘若制度执行者办事效率很高,公平公正,就一定没有收受贿赂,但这样的情况很少。一般来说,制度执行者办事总是有轻重缓急想原则,甚至提前给卖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通风报信。倘若上级压得紧,要他们一定要抓住典型,那么他们就会按照竞价排名规则,把没给他们送钱的商家或送钱少的商家直接抓出来说事,算是抓住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等到这股风气过了之后,他们照样会放松管制。而抓了典型之后,并不是完全查办商铺,查办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家,而是要坐地收钱,要罚款。其实罚款就等于搞了权力寻租,而没有彻底捣毁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链条,当然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
制度就摆在那里,究竟怎样执行是执行制度者说了算,而不是老百姓说了算。虽然说老百姓有一定的监督权,可以监督制度执行者,但事实上根本监督不了。制度执行者一般都是官员,要执行制度的时候总是要开会。开会期间说的某些执行条例,一般都要人员去落实,但还没有落实呢,就已经有人通风报信,报告给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最终商家暂时关停企业,商铺暂时下架那些假冒伪劣产品,等到检查的风刮过之后,继续生产,继续销售。即便盖楼房的开发商,也会搞这样的动作。他们有可能偷工减料,盖出的楼房没几天就出现了歪斜甚至倒塌的情况,却总是怪土地不好,怪天气,怪一些施工人员,却从来不怪开发商投资少,也不怪审批和监督的官员。楼房开发商会行贿,他们从银行贷款的时候,会让经手的行长吃回扣。有一个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从银行贷出了60亿,而到手的只有50亿,因为经手的行长吃掉了10亿的回扣。就这样,他贷了很多款,最终锒铛入狱的时候,欠银行2万多亿,完全可以支撑俄乌战争打上五年。问题并不是他欠多少钱,而是他贷款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潜规则?而行使监督权的官员是否整体沦陷?老百姓的监督权又到了哪里?
当交易双方要搞暗地交易的时候,就会形成巩固的利益联盟,共同对抗制度,最终完成暗地里的交易,表面上却不显山不露水,老百姓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执行制度的官员和监督的官员有的知道怎么回事,只是暗地里收了钱,却并不会真的去执行、去监督。看似社会表面稳定,其实只是一种假象,而暗地里的交易却非常多。资本渗透进社会每一个角落,把人们身边所有的事物都作价出售,连同人命和贞洁都可以作价出售,就更别提其他的事物了。市场交易就是这样,往往弄得比较繁荣,甚至无照经营的非常多,还会受到权力系统的庇护。看似市场比较繁荣,其实有很多商品并没有经过检验,即便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也仍然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存在的残留农药超标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始终无解。并不是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而是有关部门故意订立比较低的标准,审核起来会比较容易,却往往让消费者为他们的错误买单。一旦消费者要维权,就打破了固有的市场交易潜规则,会触碰整个巩固的利益联盟,也就是触碰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当然会被按下,甚至不会曝光。能够曝光的都是那些所谓的公平交易,是一个愿卖一个愿买的交易,当然会受到制度约束,而不能曝光的一般都是非法交易,不但有行贿受贿,而且有假冒伪劣产品的公然销售,甚至有暗地里的毒品交易,人体器官交易,还有买卖孩子以及妇女的交易。
倘若不清楚暗地里的交易,不提高违法成本,不提高违反制度的成本,就会让一些贪官污吏继续存在,也会让一些奸商钻法律的空子,而最终受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奸商和贪官损害了制度的公平性,也损害了市场经济的资源调配方式,最终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上一篇: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