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的"老人困境":当文明外衣下的野蛮逻辑盛行
在日本,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言论正在蔓延——"老年人应该集体自杀"。更可怕的是,这种极端观点不仅出自经济学家之口,甚至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支持。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花甲葬",一种因资源匮乏而迫使老人自绝的陋习。然而,今天的日本并非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而是号称"文明发达"的现代国家。为何会出现如此反人性的思潮?答案或许藏在日本社会的深层危机之中。
"恨老族"的崛起:养老金制度下的代际对立
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堪称全球之最。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30%,远超联合国定义的"超老龄社会"标准(20%)。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比例预计在2060年突破40%。这意味着,每三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位是老人,而社保体系正因此濒临崩溃。2025年,日本社会保障支出将占GDP的22.7%,其中养老金支出占比10%,远高于中国的5%。
养老金制度的失衡,直接激化了代际矛盾。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65岁老人平均每月领取22.6万日元养老金,而2024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仅21万日元,硕士23万日元,博士24.6万日元。年轻人寒窗苦读多年,踏入职场后的收入竟与退休老人相差无几。这种扭曲的现实,怎能不让人心生怨恨?
"银发犯罪潮":当监狱成为养老院
对于那些养老金不足以维生的老人,日本社会并未提供足够的保障。OECD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老人中,20%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远高于成员国14.2%的平均水平。其中,老年女性处境尤为艰难——她们寿命更长(平均87岁,比男性高6岁),却更难找到工作。
于是,一种荒诞的"养老方式"应运而生:故意犯罪,进监狱吃"免费牢饭"。一位79岁无业老人曾坦言:"偷一个200日元的三明治,就能换来两年食宿,比靠养老金靠谱多了。"日本《犯罪白皮书》显示,2019年65岁以上犯罪者占总数的22%,而2022年高龄女性犯罪人数更是2003年的5.4倍。监狱,竟成了部分老人的"最后归宿"。
延迟退休的恶性循环:年轻人的晋升之路被堵死
为缓解养老金压力,日本政府于2021年推出政策,允许员工自愿延迟退休至70岁,甚至承诺"75岁退休可获双倍养老金"。表面看,这能增加社保缴费、减少支出,实则埋下更深的隐患。
在日本的"年功序列制"下,资历决定晋升。老员工不退,年轻人便永无出头之日。正如中国国企中常见的情况:领导延迟退休,既保住了权力,又拿着高薪,而基层员工的上升通道却被彻底堵死。这种制度性压迫,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一代对老人的敌视。
文明外衣下的野蛮本质
从经济学家鼓吹"老人集体自杀",到副首相麻生太郎公开表示"希望老人快死",这些言论在所谓"文明社会"的日本竟能大行其道,实在令人不寒而栗。即便在中国古代最艰难的岁月,也未见史书记载如此赤裸裸的"弃老"主张;而在今天的日本,这种思想却披着"理性经济"的外衣,被部分人接受。
日本的困境,本质上是其社会制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溃败。当一国将老人视为"负担"而非财富,当年轻人将怨恨指向长辈而非体制,这个社会便已病入膏肓。更可悲的是,日本在科技竞争中节节败退,传统优势产业(如汽车)正被中国逐步取代。金灿荣教授说得一针见血:"今天的日本已无前途,现在移民日本,无异于1945年参加伪军,1949年加入国民党。"
文明的真谛,不在于GDP数字或科技成就,而在于如何对待弱者。当一个社会连最基本的敬老之心都丧失时,再光鲜的"发达"标签,也不过是遮羞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