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基本信息
作者: [美] 约翰·费边·威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瘟疫与法律,从天花到新冠
译者: 苏文敬
出版年: 2024-7
页数: 172
定价: 58
装帧: 平装
丛书: 社会思想丛书
02
内容简介
从黄热病到天花,再到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疾病、医疗、社会生活与法律制度之间,一场场瘟疫促使一代代美国人做出选择,并以实践回应有关其基本价值观的种种问题。
这本小书脱胎于历史学家约翰·费边·威特在耶鲁法学院课程“美国法律史”上的一场讲座,追溯了传染病的法律历史,展示了传染病如何塑造法律,又是如何被法律塑造的。他着眼于美国防疫政策的法律尺度,特别是卫生法学与联邦体制之间的张力,以高屋建瓴的手法呈现美国应对瘟疫时的法律,同时不忘描摹囊括众生百态的社会图景,对“美国传染病”的深入省思尽在其间。
03
作者简介
约翰·费边·威特(John Fabian Witt),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律史讲席教授,古根海姆研究基金获得者,美国文艺与科学院院士,具有法律博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并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荷兰莱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任教或访问。其作品《林肯守则:美国战争法史》曾获班克罗夫特奖。
04
目录
第一章 卫生主义国家 9
第二章 美国的隔离主义 25
第三章 流行病中的公民自由? 43
第四章 新卫生主义 / 新隔离主义 59
第五章 戴上口罩面对过去 75
后记 病毒的抗议 97
注释 99
致谢 133
索引 135
译后记 153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质性研究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2024年7月26-28日;线下)、第二期(2024年8月16-18日;线下)、第三期(2024年12月7-16日;线上)、第四期(2025年3月7-9日;线上)、第五期(2025年7月25-27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5年12月下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六期(线上)。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学科交流与深度对话的学术平台,探索质性研究在多元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碰撞与方法互鉴,研修班旨在推动不同领域质性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无论您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还是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实务工作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多元学科视角下质性研究的丰富内涵,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升研究能力与学术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一期(2025年7月11-13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6年1月上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二期(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