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一场强降雨袭击北京市延庆区。雨歇天未晴,张大爷看着被淹成“池塘”的地下室,心里比脚下的积水还要凉。“从2000年搬进来,这是第三回了,缝纫机等老物件,全泡烂了!”他多次找到物业公司,得到的依旧是推诿。无奈之下,张大爷拨通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要求物业公司修复地下室并赔偿损失。
吹哨:当12345遇上12368
这通电话,像投入平静水面的一颗石子,在延庆区的基层治理网络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工单迅速流转至延庆区某街道办事处。
“物业多年不作为,淹的不止我一家,他们还起诉我们不缴物业费,我们还要到法院告他们呢!”
听着张大爷语气里积攒的愤怒,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意识到该工单背后潜藏的风险。面对这个难啃的“硬骨头”,街道办事处迅速启动“12345﹢12368”双线联动机制,拨通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12368基层治理热线,请求法院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一揽子”调解方案,化解这批潜在的群体性纠纷。
报到:法院响应跑出“加速度”
收到基层治理需求的第一时间,延庆区法院迅速研判,认为该纠纷容易引发批量诉讼风险,必须快速介入。当天下午,延庆区法院法官刘艳玲会同街道办事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共同前往现场勘验。
踩着地下室湿滑的地面,张大爷的委屈再也抑制不住:“20多年了,每遇暴雨就‘水漫金山’,地下室的老物件全泡坏了……物业呢,只收钱不维修吗?”
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也十分无奈:“张大爷,不是我们推脱,这些年您确实没有缴纳物业费,资金无法回笼,好些事情我们有心无力。”
张大爷的委屈背后,是积压多年的物业矛盾。为将纠纷化解在源头,延庆区法院启动联动解纷机制,牵头组织街道办事处、某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与业主“面对面”调解协商。
联动:协作共治破坚冰
会议室内,业主代表张大爷将泡水的缝纫机零件拍在桌子上:“你们大家摸摸,这铁疙瘩都锈穿了,20多年了,物业公司修过哪怕一根管道吗?”
物业经理大倒苦水:“张大爷,您的心情我们理解,但物业费收缴不上,账目连年亏损,我们倒想修,可拿什么修?”
眼看火药味渐浓,刘艳玲开始安抚大家情绪,并对物业经理说道:“地下室反复漏水多年,物业服务确实存在瑕疵,应当承担责任。”物业经理面露难色:“道理我们懂,可账上确实没钱了。”
“这不是免责理由。”刘艳玲随后看向张大爷,“服务瑕疵不能作为拒缴物业费的理由,法律上难以支持。”之后又向张大爷详细厘清物业服务瑕疵与拒缴物业费的法律边界。
听着刘艳玲的释法说理,张大爷语气缓和:“法官同志,我不是赖账,但是漏水问题不解决,我心里头堵得慌。”
眼看双方态度缓和,刘艳玲趁热打铁,立即组织调解,寻求双方的利益平衡点。经过几轮坦诚沟通,一个兼顾法理人情的方案浮出水面:物业公司酌减部分物业费后,张大爷如数缴纳剩余款项;费用结清后,物业公司承诺组织专业力量,全面维修地下室,在一个月内解决漏水问题。
“唉,要是早这样,哪至于怄这么多年的气!”签完协议后,张大爷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一丝。困扰他20多年的“水患愁”,在多方联动平台上,终于迎来了曙光。
以张大爷签订的调解协议为模板,其他34户业主陆续与物业公司达成和解。
一场暴雨,淹了张大爷家的地下室,也“冲”出了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2023年7月,延庆区法院主动向前一步,与延庆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探索建立“12345﹢12368”双线联动机制。机制启动以来,累计靠前化解重难点工单2052件,基层治理类工单办理满意率达100%,相关案例入选多元解纷案例库。当12368的法治“专线”与12345的民声“热线”紧密握手,法律的刚性与治理的柔性深度融合,最终绘就的,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赵岩 张晓港)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