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商业公司联合华为前员工共同窃取公司技术秘密的案件刚刚落幕,台积电被员工里应外合窃取商业秘密的事件又被爆了出来。
根据今天媒体最新发布的消息,台湾“高等检察署”侦办台积电2纳米核心关键技术窃密案,查出台积电前工程师陈力铭跳槽到日企东京电子公司后,为获取“蚀刻机台”量产测试数据,通过时任台积电工程师吴秉骏、戈一平窃取参数配方。检方27日根据违反“安全法”、营业秘密等罪,起诉以上3人。
据报道,由于陈力铭、吴秉骏、戈一平涉“核心关键技术营业秘密之域外使用罪”,检方分别求处7至14年重刑,3人在押,且均认罪,下周将移审至台湾“智慧财产与商业法院”。
检调认定,陈力铭翻拍、复制台积电核心技术测试数据、流程图文件共14张。检方认定,陈力铭应执行有期徒刑14年,吴秉骏应执行有期徒刑9年,戈一平应处有期徒刑7年。
李营营律师多年办理商业秘密刑事与民事案件,她说:对比台湾对于商业秘密罪的处理结果,目前我国国内对于商业秘密罪的刑事处罚结果明显偏轻。并且,我国目前没有“核心关键技术营业秘密之域外使用罪”这一罪名,如果犯罪分子将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提供给境外个人或团体,可能会面临国家安全犯罪的处罚,而我国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犯罪的罪名,打击力度比商业秘密罪要很多很多。
李营营律师称:技术意味着市场,有技术就意味着有市场,抢技术就意味着抢市场,这也是多年来商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事件,虽然多年来最高法院一直强调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但是法律的变化、收紧或者放款,都很难从根本上根治或者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所以,即使像华为和台积电这样的“老大”企业,也都发生了“被窃取”的事件。
关于如何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李营营律师称,企业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一定要与时俱进,站在现阶段思考问题。商业秘密的泄密分为有心和无心,前些年更多企业效仿的保密做法,例如和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保密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传统做法最多只能降低无心之失泄密事件的发生,而对于有心窃密事件和经营过程中新出现的有心人,则需要从管理角度出发,让重要岗位的人员不想泄密,并且他们知道绝对不能泄密。以技术为生存基础的大企业在设置保密体系时,要注意升级,在原先机械式的保密制度基础上修正管理制度,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在他人抢人之前留住人,在人想走之前留住人,人走了技术带不走,人走了技术不敢带走。
李营营,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业务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高级企业合规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硕士(公司法方向),拥有证券从业资格, 专注于商业秘密刑事与民事、与技术相关的争议解决和保护、民商事诉讼与仲裁、保全与执行等实务领域,在最高人民法院、各省级高级人民法院成功办理多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李营营律师 深耕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领域多年,对涉知识产权(尤其是商业秘密民刑案件、与技术相关的合同纠纷、商业诋毁等不正当竞争案件)相关法律问题均有深入研究。李营营律师代理的多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获得判决的胜诉结果,代理多起客户作 为原告成功争取法院3倍惩罚性赔偿,代理的多起被告客户 成功争取法院判定不构成侵权的胜诉结果,代理 多起被害企业成功启动刑事立案、刑事追诉、成功争取犯罪分子得到刑事处罚结果;代理多起被告人/被告单位处理的涉商业秘密犯罪刑事案件也取得了 无罪、检察院决定不予追诉的良好效果。同时,李营营律师在商业秘密体系建设领域,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协助多家企业客户完成企业商业秘密保密体系运行情况的法律尽职调查,成功为多家企业客户建设完善的商业秘密保密体系。在5类技术合同领域,李营营律师团队围绕不同业务领域下技术合同签订以及履行中风险点,形成了数百篇专题研究文章,熟悉该类合同纠纷常见风险点和解决方案。在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李营营律师成功代理多位企业客户在多例合同纠纷案件中完成诉讼目的,善于以高效的沟通和专业的能力在短期内为客户快速回款,通过商业谈判、诉讼打击、第三人债务加入、调解和解等手段有效保护客户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李营营律师在“法客帝国”“民商事裁判规则”“保全与执行”等公众号发表与技术、商业秘密、公司实务、保全与执行等话题相关专业文章百余篇, 多篇文章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各地法院转载,广受业内人士好评。李营营律师团队一直致力技术保护和与技术有关的争议解决,多年来深入研究技术委托开发合同、技术合作开发合同、技术转化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许可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培训合同、技术中介合同、技术进口合同等与技术合同相关的争议解决,在该特定领域内发布了数百篇专业文章,对技术合同纠纷案件有扎实并深入的研究,熟悉该领域内常见、多发的问题和争议焦点,熟悉法院实务裁判规则,擅长拟定各类技术合同,能够迅速精准识别合作的风险和合同漏洞,可以协助开发方或委托方提前控制好法律风险,提供风险应对方案、及时解决风险,推动技术项目安全高效运行。2022年,李营营律师结合多年来办理大量执行审查类相关业务的经验,以真实案例为导向,对各种业务场景下的主要法律问题、典型裁判规则、风险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建议进行类型化汇总和归纳,合著出版《保全与执行: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实战指南》。接下来,李营营律师团队会陆续出版商业秘密实战的相关书籍、技术合同纠纷实战指南、不正当竞争实战的相关书籍、知识产权犯罪的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