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公告,将短视频巨头快手(01024)推上了风口浪尖。
公告显示,腾讯(00700)旗下多家公司——包括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合称“三原告”)——正式起诉快手及株洲市逵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逵北网络”或合称“两被告”)。
祸起版权
腾讯起诉称,要求快手删除其平台所有侵害腾讯视听作品《大奉打更人》著作权的视频及行为,并公开赔礼道歉;要求逵北网络立即停止侵害《大奉打更人》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在快手履行前述诉讼请求之前,停止在其运营的多特游戏网中提供快手App的分发和下载服务。
同时,腾讯要求判令两被告共同赔偿三原告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支出共计人民币6000万元,两被告承担本案全部案件受理费、保全费。
《大奉打更人》作为腾讯视频2025年重点推出作品,该剧在平台上线后迅速收获高热度,但几乎同时,快手平台上涌现大量未经授权的剪辑片段。腾讯指控快手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用户上传侵权内容,而逵北网络则涉嫌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构成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企查查显示,法院已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刊登日期为8月26日;案件定于举证期满后第3日,即10月13日上午9时开庭。
并非首次
近期,快手频繁因侵害剧集、节目等著作权被起诉。
8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就快手侵害热播节目《德云斗笑社》(第一、二季)和《长相思》(第一季)著作权两案,分别作出终审判决。
两地高级人民法院均认为快手存在明显过错,侵权情节严重,适用1倍惩罚性赔偿,分别判决赔偿《德云斗笑社》和《长相思》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人6000万元和2910万元,并支持将过滤和拦截等措施纳入必要措施,要求短视频平台有效防控侵权传播。
6月4日,快手因侵权爱奇艺(IQ)独家版权剧集《长风渡》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合计3300万元。
4月23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通报的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快手相关的一例案件位列其中。案例中,快手因平台传播大量《甄嬛传》相关侵权视频,被判向阿里巴巴(09988)旗下优酷赔偿160万元。
这些案件共同勾勒出快手在影视内容领域的侵权轨迹:从用户上传的“切片”视频开始,平台算法助推传播,最终引发法律追责。从《德云斗笑社》到《长风渡》,再到如今的《大奉打更人》,快手的侵权风波背后,折射出短视频平台在智能算法驱动下版权防控的集体失守,以及长视频行业内容价值被稀释的深层危机。
这些侵权行为背后的经济动机也不容忽视。
2025年二季报显示,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达4.09亿,同比增长3.4%,月活跃用户达7.15亿,同比增长3.3%;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7.5%。这些数据背后,影视“切片”对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吸引力功不可没,但快手未能平衡增长与合规,导致侵权风险累积。
而对长视频平台来说,侵权内容正在“扼杀”原创价值。此前,爱奇艺(IQ)在2025年二季报中坦承,营收已连续六个季度下滑,净利润同比由盈转亏,其归咎于短视频平台上影视“切片”内容的泛滥,这些内容传播力强、破坏性大,不仅伤害创作者积极性,还稀释了长视频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