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枫桥经验”理念为国际调解院提供新范式
创始人
2025-08-27 07:07:02
0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传统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中诉讼成本高、裁决执行难等问题十分突出,世界亟需更具包容性、实效性的矛盾化解机制。而“枫桥经验”“预防在前、调解优先、就地化解”的治理哲学,与国际调解院化解国际争端、破解全球治理困境的目标理念高度契合。

长期以来,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中,常设仲裁法院、国际法院等机构虽然具有较高权威性,但参与门槛高、过程冗长,很容易陷入“决而不解”的困境。事实上,无论是国际法院的诉讼还是仲裁庭的裁决,本质都是事后救济:遵循严苛程序条款、依赖高度形式化的法律辩论,且往往要等到争端显性化、尖锐化甚至武装化才能开启。这种“对簿公堂”的方式虽能获得一份在法理上无可指摘的“裁决”,却很难真正化解争端,甚至造成双方关系进一步撕裂。

在对这一困境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枫桥经验”的理念将为国际调解院提供一份新范式。国际调解院要扮演的,不是冲突爆发后的“裁判”,而是创造事中甚至事前介入的弹性空间,及时搭建对话渠道、创设缓冲地带的“调解人”,推动当事方在可控环境下澄清彼此意图、管控分歧、寻求创造性解决方案。

“枫桥经验”的核心智慧,在于“防优于治”,这种预防性逻辑非常适合用于国际治理高风险领域。国际调解院的愿景,也是通过非对抗、非强制、基于共识的调解过程,避免误解的螺旋式升级,防止局部摩擦滑向全面对抗,降低冲突爆发概率与烈度。这背后不仅是争端解决方法的创新,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让国际调解院超越单纯的法律技术机构,成为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的“减压阀”。

“枫桥经验”的生命力,源于中华文明“无讼”的理念。儒家倡导的“和为贵”,并非回避矛盾,而是通过柔性方式修复社会关系、维系共同体道德。而西方国际法体系传承自罗马法传统,自带对抗性与程序中心主义特征,将当事方置于原告与被告的对立位置,依赖激烈辩论与强制裁决定胜负。这种“赢者通吃”的逻辑是其与“枫桥经验”在底层上的巨大差异。

在制度设计上,国际调解院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柔性的国际对话与和解平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枫桥经验”多元共治逻辑的创造性转化与国际化应用。首先是主体开放,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它向所有认同其宗旨的国家开放,拒绝由单一国家或集团垄断;其次是人才开放,筹建的调解员专家库汇聚了全球不同法律体系、文化背景、专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力求以更强的多样性确保争端各方能选择最“对口”的“调解人”;最后是追求包容的过程与方案,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判决。调解方案中可纳入商业、金融、技术合作等一揽子利益交换,最终协议兼具法律性、政治性、经济性,能极大拓展解决方案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这样的制度架构决定了国际调解院将不会是你死我活的角斗场,而可能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国际协商中心。通过构建多元、开放、专业的全球治理“朋友圈”,可以将东方智慧落到实处,为全球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一个“多元共治”的额外选择。

国际调解院的创立,不仅是新增一个国际解纷机构,也是中国“和合”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制度化结晶。通过将东方文化中注重“关系”“长远情谊”“实质公平”的考量,融入国际争端解决框架,倡导相互尊重下的对话协商;不追求惩罚性判决,而是促成照顾彼此核心关切、维系未来合作可能的谅解方案。这种模式尤其契合全球南方国家规避大国博弈、寻求自主发展的内在诉求。

国际调解院是我国将东方智慧与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系统转化为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一次重要尝试,标志着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弥合世界裂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国际调解院以“和”为共同价值内核,将建立起立足于预防、开放与“和合”的全球争端解决新范式。

尽管仍面临大国政治互信不足、本土经验全球化等长期挑战,但国际调解院的理念、方向与当今世界对多元化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高度契合,将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自主解决争端的有力平台。或许总有冲突难以化解,但一个更智慧、富有人情味的选择已经是动荡世界的宝贵财富。相信国际调解院能够逐步形成融汇东西方的国际规则与标准,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持续而深厚的中国智慧。(作者是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教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安徽多项政策护航大学新生顺利入... 高校新生开学在即,为了更好地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省农...
欧冠36强决出32席:哈萨克+... 北京时间8月27日,2025-26赛季欧冠36强已决出32席,仅差4席有待最后的附加赛次回合比赛产生...
回应美威胁,欧盟重申有权制定数... 钛媒体App 8月27日消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威胁对他国数字监管举措采取关税报复后,欧盟方面26日作...
原创 张... 今年以来,中方陆续对加拿大的菜籽油、豌豆加征 100% 关税,水产品和猪肉加税 25%,对油菜籽也展...
警方通报“长深高速有人戴恐怖面... 8月27日凌晨,杭州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发布警情通报: 针对网传“长深高速有人戴恐怖面具惊吓...
“勇挑大梁”在一线|检察官蹲守... “这不仅仅是钱的事,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传承宋锦的希望,坚定了我们保护知识产权的信心!”当判决侵权企业赔...
军装照、古风照、恶搞照流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袁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大平台推出多种“一键换脸”黑科技,通过智能算...
高速公路“鬼脸”吓人不是恶作剧... 据媒体报道,有网友曝光称在长深高速杭州段有人戴恐怖面具故意惊吓过路车辆。视频显示,两辆车行驶中时有并...
个人破产地方法规在厦门落地 来源:福建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游笑春 黄星榕) 26日,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
“扶上马,再送一程”是政策应有... 为鼓励教师支教,各地政策都有所倾斜,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有的教师过于重视支教待遇保障、职称评聘优势等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