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版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帐篷、自行车能不能进公园?公园噪声怎么管控?如何进一步规范公园秩序?
过去,我们去公园大多是散步遛弯,这两年,露营野餐、健身娱乐、专业摄影师跟拍……公园承载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功能。
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纳入名录的公园有1100个,推窗见绿、推门入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日常。
虽然公园数量在不断增多、品质也大幅提升,但曾经的管理理念、规定已经跟不上现实的需求。现行的《北京市公园条例》已经实施了超过20年,修改条例不仅是公园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满足市民需求的必须。
近日,《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对公园露营、骑行等做了更加明确的规范。新条例有哪些变化?走进公园,如何让市民更有获得感?
记者梳理发现
公众关注的修订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公园里
能不能搭帐篷露营?
修订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有条件的公园可以利用草坪、林下空间、滨水空间等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公园管理单位应当对开放共享区域实行轮换养护管理,保护生态资源。
而现行条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北京市各公园执行标准不一。有公园为了保护环境,禁止露营。
到底公园能不能搭帐篷露营?有人认为在公园搭帐篷露营满足了大家亲近自然的需求。但也有人认为,搭帐篷会破坏草地,如果游客露营产生的垃圾没有及时清理,也会影响其他游客。
滑板车、自行车
能不能进公园?
修订草案第三十九条规定,禁止机动车、电动自行车进入公园停车场以外的区域,执行公务、从事公园管理服务的车辆除外。其他车辆及儿童车、平衡车、滑板车等滑行工具,由公园管理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能否入园。
进入公园的车辆应当按照公园管理单位规定的时间、速度和路线行驶,注意避让游客,并在指定区域安全停放。除历史名园外,有条件的公园可以设置自行车骑行区域或者路段。而现行条例则规定,仅婴儿车、轮椅可入内。
草案提出有条件开放骑行,但记者咨询北京市多家公园发现,目前,多数公园仍禁止园内骑行,只有少数郊野公园开放骑行。有市民担心,开放骑行容易发生事故。但也有市民认为,在一些大型公园,仅靠步行难以全面游览,更适合骑行,怎么把骑行管理好,才是关键。
怎么管好公园噪声?
现行条例缺乏噪声管理的具体标准,而新版条例草案第四十条明确提出:娱乐、健身、讲解等活动要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规使用大功率音响。园林绿化部门应会同生态环境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各公园所属的声环境功能区,明确公园噪声限值。
对此,不少市民都表示支持,市民赵女士说,在她们家附近的公园,合唱团都会根据时间段,使用不同的设备。
公园的商拍如何管理?
此前多地出现公园里的热门拍照点被商业拍摄团队占据,影响普通游客游览和拍摄的情况,北京市现行的公园条例并没有相关内容的具体规定。
不过,已有多家公园明确要求,禁止进行商业拍摄。也有大型郊野公园表示,只要不影响其他游客,就不会对商业拍摄加以限制。
新版条例草案第四十一条明确:在公园内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庙会、游园会、商业拍摄、影视剧拍摄等活动的,活动组织者应当按照公园管理单位相关规定进行登记或者签订相关协议,依法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
针对新版《北京市公园条例》草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钟栎娜告诉记者,相较于此前的《条例》更多是从禁止层面做出规定,告诉游客什么不行,新版《条例》新增了不少条目,告诉游客“什么可以做”“该在哪些范围做”,也就是说公园的功能将更加多元化。
钟栎娜认为,新版《条例》只是公园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比如露营是否能打地钉?骑行速度如何限制?商拍该如何约束等,未来都将会是公园管理者的新课题。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