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鹿青松
当婚姻走向终点,父母的爱却不应成为断线的风筝。平邑县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助力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案圆满解决,在这场情感与法律交织的纷争中,法律援助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孩子成长的道路。
离婚后收到抚养权诉状,父女温馨生活突遭变故
李某与汪某在北京打工时相识并自由恋爱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女儿。2022年双方因感情不和诉请离婚,平邑县人民法院判决婚生长女李某然由父亲李某抚养,次女李某某由母亲汪某抚养。判决生效后,2023年8月初,李某将李某然接回平邑家中,并为其办理了学籍转回户籍所在地小学的手续。尽管家中经济状况一般,但父女二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2024年9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抚养权变更诉讼打破了这份平静。当法院传票送到李某手中时,他握着纸的手止不住地颤抖。他不怕打官司,却害怕女儿眼中再次泛起不安的涟漪。迷茫之际,李某找到了平邑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平邑县法律援助中心迅速指派山东徐黎律师事务所承办本案,徐黎和曹旭东律师随即展开了一场缓和离异家庭感情纠葛和子女抚养纠纷的法律温情之旅。
第一次与李某父女见面时,徐黎律师没有急于谈案情,而是蹲下来轻声问李某然:“你觉得跟着爸爸生活,最开心的是什么呀?”小姑娘歪着头想了想,脆生生地说:“爸爸带我放风筝,我喜欢跟他说上学的事情。”那一刻,徐黎律师眼里满是温柔,转头对李某说:“孩子的心声,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此后,徐黎律师成为父女俩最坚实的后盾。她走访学校,从老师口中了解到李某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父亲每天接送她上下学,生病时也是父亲带她去看病。李某然画的手抄报,描绘的是父女俩在田野里放风筝的温馨场景。
律师深入交流沟通,探寻诉讼背后原因
为推进案件调解,徐黎多次与汪某沟通,以推心置腹的交谈代替剑拔弩张的抗辩:“我们都爱孩子,是不是该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通过沟通,徐黎了解到汪某诉讼变更抚养权另有隐情。不久前,李某然哭着给远在外地的母亲打电话,称父亲李某打她,汪某担心孩子,便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这一情况引起了办案律师的重视,案件背后是否涉及针对未成年人的家暴问题?当事人的陈述是否完全属实?为充分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本着对未成年人成长负责的原则,办案律师到公安机关调取了事发当日的出警记录,并与李某和李某然进行了深入沟通。
经了解,暑假期间,李某然在邻村姑姑家玩得高兴,天色渐晚仍不愿回家写作业,不善沟通的李某强硬地将孩子拉回家中。李某然感觉委屈,哭着给母亲打电话控诉父亲的蛮横,汪某因远在外地担心孩子而报警。事后,李某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过于严苛,便与女儿深入交流,女儿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女俩感情和好如初,生活恢复温馨平静。
多方沟通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庭审提交多维证据获得支持
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办案律师认为本案关涉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父母争取孩子抚养权是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但不应让矛盾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为此,承办律师多次与办案法官沟通,希望庭审时能给双方更多交流机会,缓和感情纠葛,消除误解,为孩子营造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
庭审那天,法律援助律师提交的证据丰富而有力,有李某密密麻麻的育儿笔记、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和玩具的交易记录,还有视频记录其与李某然日常生活氛围融洽,体现出父亲给予孩子足够的感情陪伴和支持,更有一张张记录着孩子笑脸的生活照。
2024年10月,平邑县人民法院宣判“李某然由李某继续抚养”。了解到孩子生活得很好,汪某也欣慰地接受了判决结果。办案律师进一步表示,愿意做双方沟通交流的桥梁。事后,李某经常带着李某然到律所与律师聊学习生活的点滴。
李某告诉律师,李某然后来在日记里写道:“爸爸的手很宽,妈妈的话很暖,律师阿姨的眼睛很亮,他们都在告诉我,家一直都在。”
此案件的成功办理,既体现了法律援助在维护特殊人群合法利益中发挥的积极重要作用,也为以后处理同类案件提供了有益借鉴,该案件从快速受理到精准指派,从证据梳理到法庭陈词,每一步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全力护航。
承办机构:临沂市平邑县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人员:山东徐黎律师事务所 徐黎 曹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