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信息显示,宇树科技已于2025年11月10日完成上市辅导工作,进入辅导验收阶段。
这家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公司,计划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正式提交IPO申请文件,届时其详细财务数据将首次全面公开。
从2016年创立至今,宇树科技已成长为估值超120亿元的行业独角兽。
随着上市进程推进,这家公司能否在资本市场上延续其技术传奇,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宇树科技的故事始于创始人王兴兴的技术执着。这位90后创业者在上海大学读研期间,就开发出首款低成本四足机器人XDog原型机。2016年,王兴兴毅然从大疆离职创业,成立了宇树科技。
公司早期精准锁定四足机器人赛道,将科研院校作为目标用户。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和便于二次开发的电驱系统,宇树的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可。2017年推出的Laikago成为全球首款低成本电驱四足机器人,为公司打下坚实基础。
宇树科技的发展史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同步。2021年,公司24台A1机器牛以“犇犇”形象登陆央视春晚;2023年,人形机器人H1实现全球首次电驱人形机器人空翻。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并重是宇树科技的鲜明特色。
2024年,公司推出售价9.9万元起的G1人形机器人,将价格拉至消费级水平。2025年春晚,宇树机器人再秀舞技,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大众市场的知名度。

宇树科技的营收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
以2024年为例,公司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四足机器人(占65%)、人形机器人(占30%)和组件产品(占5%)。其中,约80%的四足机器人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剩余20%用于工业巡检等场景。
宇树科技是机器人行业少数实现盈利的公司之一。
据创始人王兴兴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公司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且自2020年起已连续五年盈利。
融资历程印证了资本市场对宇树科技的看好。公司已完成10轮融资,最新一轮为2025年6月完成的C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资本等巨头共同领投,投后估值飙升至120亿元。
股权结构上,王兴兴作为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23.82%股权,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控制合计34.76%的股权。这样的股权结构既保持了创始团队的控制力,又为战略投资者留下了空间。

宇树科技的上市筹备工作有序推进。2025年5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月,在中信证券辅导下正式开启上市辅导;11月10日,上市辅导工作顺利完成。
王兴兴将上市比作“高考”,认为这是企业迈向更成熟运营的标志。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爆发期。王兴兴预测:“未来几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每年翻一番应该可以保证,如有更大技术突破,未来2到3年,年出货量达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也有可能。”
政策支持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上半年,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非常火爆,加上政策支持,行业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平均有50%至100%的增长。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当前机器人作业效率不足人工的三分之一,且受限于具身大模型能力缺失和训练数据不足。供应链成熟度不足也制约产业发展,部分精密零件仍依赖“手搓”,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宇树科技上市进程推进,其表现将成为具身智能行业的风向标。摩根士丹利指出,宇树科技的IPO有望为未来具身智能赛道融资活动提供关键催化剂和估值基准。
宇树科技能否在资本市场获得与其技术声誉相匹配的认可,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
对于宇树科技而言,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随着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宇树需要在新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商业上的可持续性。
王兴兴和他的团队将需要在这场“高考”后,继续面对更具挑战的“大学生活”。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