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关于货币政策!解读来了
创始人
2025-11-11 20:42:08
0

中国人民银行11月11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提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在货币政策方面,报告明确,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对于未来政策把握,专家表示,央行依然强调了短期与长期等四方面关系的平衡,同时,考虑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内需不足,下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抓好政策落实,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在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协同配合发力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发展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着眼于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报告提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银行稳固信贷支持力度,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央行同时在报告专栏中提出,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专家表示,过去市场更关注贷款,但在融资结构变化、经济转型加快的背景下,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镜像,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在发生变化。静态对比金融总量的绝对增速,或是一味追求金融总量高速增长,很难持续下去。货币金融环境要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未来要更加注重盘活低效利用的存量金融资源。”上述专家分析。

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

利率及其比价关系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央行在报告的专栏中提出,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

专家表示,保持合理的利率关系,正是未来畅通利率传导机制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减少资金空转套利。

专栏列举了几组重要的利率关系,包括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是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的关系、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不同期限利率的关系、不同风险利率的关系等。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有市场机构将存款增长放缓视为存款“搬家”到股市。专栏从利率传导机制角度,一定程度上解释说明了资产配置调整的原因。

业内专家表示,宏观层面看,严谨来说,存款“搬家”这种说法实际上不够准确。居民、企业和非银机构用存款买卖股票,只是存款和股票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重新分配,买股票的人存款减少、股票增多,卖股票的人股票减少、存款增多,整体上看存款是大体不变的。当然从大类资产市值的角度看,股市上涨,会带来股票总市值上升,相对于存款的比重会有提高。

对于个体而言,专家认为,投资者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把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比如,当存款利率趋于下降时,会更愿意买理财资管产品,但从理财资管的最终投向看,大部分也还是购买同业存单、存放在银行或购买债券,最终仍会体现为银行的同业存款或是经营主体的存款。

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报告提出,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并用好支持科技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强科技金融领域数据开发利用的政策引导,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数据显示,9月末,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3.9万亿元。专家表示,央行的结构性工具主要是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目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的贷款增速都超过10%,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其中养老产业贷款增速更是接近60%。同时,覆盖的主体范围也更加多元。

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

在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报告提出,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的视角,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不断拓展宏观审慎覆盖范围。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纵深推进附加监管体系建设。

报告明确,进一步做实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指导入选银行持续完善恢复和处置计划,探索发挥风险管理前瞻指引作用。健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跨境危机管理小组机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与信息共享。稳步拓宽附加监管覆盖范围至非银领域。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完善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严格防范道德风险。充实风险处置资源,继续扩大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积累,探索建立后备融资机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振石股份主板IPO11月18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李佳雪)11月11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11月1...
华泰柏瑞基金的科创板ETF(5... 11月11日,科创板ETF(588090)报收1.427元,收跌1.45%,成交金额2.64亿元。换...
永恒策略(00764.HK)拟... 格隆汇11月11日丨永恒策略(00764.HK)公告,于2025年11月11日,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N...
THPX信号源:WTIBTC预... 在充满变数的全球原油市场中,精准把握价格脉动至关重要。THPX信号源基于其独特的WTIBTC预测模型...
中际旭创拟赴港二次IPO:前三... 瑞财经 吴文婷11月10日,中际旭创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11月10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五...
原创 7... 6成营收靠“股东客户”。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半导体圈”又一选手闯关IPO! 近日,据上交...
力高新能IPO前更名,10天内... 瑞财经 王敏 11月11日,力高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高新能”)在山东证监局启动IPO...
梦碎IPO,又一大忽悠炸雷了 又有幻想一夜暴富、坑股民套现的大忽悠,栽了。 最近,资本市场曝出了惊天大雷,深交所震怒,罕见向5名律...
麓鹏制药IPO前估值缩水,CF... 文/瑞财经 李姗姗 刚获得1亿美元融资后一个多月,麓鹏制药有限公司(下称“麓鹏制药”)又迅速向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