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主持召开了数据领域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数据要素市场正从“制度构建期”加速迈进“价值释放期”,并将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支持民营数据企业的发展。

来源:官网截图
这场座谈会背后,彰显的是国家数据局成立两年多来政策工具的集中发力。从《数据要素ד三年计划”》到《关于加强数创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再到数据资产入表制度及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的推进,政策框架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国家数据局披露,2025年中国数据产业规模已达5.8万亿元,在人工智能应用等需求的带动下,我国数据产业有望继续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预计到2030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政策红利与市场爆发期的叠加效应,使得数据企业迎来了IPO的“黄金窗口期”。
企查查的IPO进程正当其时。作为国内商业大数据服务的领军企业,其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与国家数据战略高度契合。自2014年创立以来,企查查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1.5亿,覆盖了5大国有银行、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80余家保险公司、50余家证券公司、200余家律师事务所及上百家中国五百强企业等。其数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招投标、风险管控、供应链管理等数十个应用场景。
高速发展背后:数据治理、技术壁垒与数据合规探索
在数据要素赛道,企查查的竞争力远非简单的“数据聚合”。其核心竞争力源于三大壁垒:数据治理能力、技术架构优势与合规体系构建。
在数据治理方面,企查查的核心突破在于将庞杂的公开数据转化为结构化、标签化的可信商业数据。其自主研发的湖仓一体与流批一体大数据平台,拥有数十万条模型算法规则,支持PB级数据存储与秒级响应,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将工商信息、司法诉讼等离散数据关联成动态企业画像。例如,某银行客户通过企查查的风险监控系统,将贷前尽调效率提升60%,不良贷款率下降1.2个百分点。
在技术研发方面, 企查查的技术投入占比长期位居行业前列,拥有73项发明专利,研发、技术团队占比达55.24%。其自研的“知彼阿尔法”商查大模型,可实现对商业实体的多维度预测分析。在工信部评选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项目”中,企查查的“一站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成为唯一入选的商查类项目。
在数据合规方面,企查查始终坚持“只采集官方公开信息、严格遵循法规、用户授权查询”的原则,避免触碰非公开数据红线。目前,企查查已获得ISO/IEC27701:2019标准隐私信息管理体系认证证书、DCMM证书、CMMI三级证书以及公安部等保三级认证等。
但即便如此,企查查也没有完全“依靠”认证,而是从用户视角、监管视角审视商业数据精确性与合规性。如为改进特定地区官方网站数据更新延迟问题,企查查为用户提供网站、APP、电话等多途径申诉功能,与企业共同提升商业数据要素时效性、精准性。不仅如此,企查查还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主动配合监管部门,开创性提出“基于公示数据的个人信息脱敏实践方案”,被江苏省网信办评为优秀案例,推动了司法公示系统内对个人信息处理标准的优化升级。
立足企业视角、监管视角审视行业发展,亦使企查查获得较高的用户粘性与相对较低的用户投诉。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ToC端的办公产品中,企查查以低于0.00177%的投诉率,成为投诉率最低的商业查询工具之一,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立足监管视角,在技术与合规之间寻求平衡的做法,值得业内借鉴。
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数据局牵头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未来监管将更加清晰、统一。企查查作为首批冲击主板的数据服务商,有望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形成“鼓励创新+有效监管”的良性生态。
IPO背后的深层逻辑:数据资产化的探索样板
长期以来,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虽被反复提及,但在资本市场中却长期处于“隐形”状态。企业拥有海量数据,却难以量化;投入巨大算力进行清洗建模,回报却无法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这种“价值模糊”的困境,严重制约了数据企业的融资能力与发展空间。
而企查查的IPO,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一空白。根据其招股书披露,公司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营收22.19亿元,净利润达9.3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5.42%。这些亮眼数字背后,是对“数据要素三步走”逻辑的最佳演绎: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
更关键的是,随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实施,数据资产终于可以合法合规地“入表”。这意味着,企查查不再只是卖服务的科技公司,而是真正意义上持有可计量、可评估、可质押的数据资产的企业主体。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专家指出:“数据入表不是简单的会计调整,而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次重新定义。”当一家公司的数据库能像厂房、设备一样出现在财报中,市场的估值逻辑也将随之重构。
因此,企查查若成功上市,将成为A股市场上首个完整呈现数据资产价值链条的标杆案例。它不仅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更为后续同类企业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价值评估框架:基于公开数据获取成本、技术加工投入强度、用户付费转化效率的综合定价模型。这一体系一旦被资本市场广泛接受,将极大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化与透明化。
今年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组织制定《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假如过去十年间,企查查一直在尝试数据要素的商业模式,那么在时代背景和各级政策的助力下,未来十年,企查查这类数据公司的商业潜能将更为宽广,商业大数据公司的红利期,才刚刚开始。
校对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