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豪特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豪特科技”)近日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公司主营数据中心能源管理解决方案,2024年实现收入10.18亿元,归母净利润7587万元;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39.2%,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9%。
在AI算力与绿色能源政策共振的背景下,豪特科技以“节能+智能控制”叙事切入高能耗赛道。董事长陈振明与配偶李凌云合计控股54%,公司股权高度集中。面对毛利率下滑、现金流承压与客户依赖,这场IPO更像一次“补血式上市”——资本动机与成长逻辑并存。
融资补血的现实动机
成立于2010年的豪特科技,早期主营工商建筑节能系统。2020年后,公司业务全面转向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为AI算力中心和大型通信运营商提供能效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中立运营商数据中心能源管理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3.8%。
从业绩表现看,2022年至2024年,豪特科技收入由7.93亿元增至10.18亿元,归母净利润由3913万元增至7587万元,规模稳步扩张。但增长的另一面,是资金链的紧绷。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约1.9亿元,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快速累积;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流动资产13.6亿元,较2022年翻近一倍,但可以看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2022年明显减少,增量主要来源于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合同成本与存货。

这种资金结构,与典型的项目型公司高度相似——前期投入大、回款周期长、账上资金紧张。此次募资用途包括建设智能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及补充营运资金,看似扩大产能,实则也带有“现金流补血”的意味。
市场人士指出,AI算力与数据中心行业近年资本活跃,但项目周期长、资金回笼慢。豪特科技选择此时上市,更像是对未来大规模项目交付的“资金预置”,而非单纯扩张。
股权格局与掌舵人
根据招股书,董事长陈振明与配偶李凌云通过广州豪裕特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间接控制约54%的股份,为共同实际控制人。两人自创立以来掌握公司核心经营权与决策权。这种夫妻控股格局在中小型制造与工程类企业中常见,能确保决策统一和战略延续,但问题在于权力高度集中。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偏低、内部持股分散,外部治理制衡机制相对薄弱。

从外部视角看,这样的控股结构在企业规模较小时可提升灵活性,但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决策透明度与治理信任成为关键考题。资本市场更关注:重大投资是否具备充分监督机制?财务与信息披露能否摆脱“家族式决策”的惯性?
资料显示,陈振明现年52岁,1995年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曾任职于金羚电器、美的集团、东泽电器、永乐家电等企业,从技术员一路做到分公司总经理。2006年,他与他人共同创立豪特集团,历任总经理、执行董事、董事长,并于2025年10月升任首席执行官,主管集团整体战略与关键运营。陈振明在电气设备行业拥有近30年经验,兼任公司提名委员会与战略委员会主席,是公司业务、管理与资本路径的核心决策者。
李凌云现年51岁,2009年加入集团,早年任职于广东工业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进入公司后,她先后担任行政经理、监事及总经理,2025年起改任副总经理,负责行政与综合管理事务。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管理层还包括李凌云之弟李凌志。李凌志现年49岁,2013年加入集团,历任行政总监、副总经理,现兼任多家子公司执行董事及江苏宁淮公司董事会主席。他同时是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及战略委员会成员,主要负责集团业务运营与战略支持。由此,公司核心治理链条形成了以陈振明夫妇为中心、配偶与妻弟共同掌握主要经营与战略职能的格局。
客户集中与毛利滑坡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6.1%、79.4%、94.9%及98.9%,最大客户单一占比分别高达62.6%、36.3%、82.8%及39.4%。这意味着公司收入几乎完全依赖于少数大型项目,一旦主要客户放缓投资,营收和利润都可能同步下滑。

与此同时,盈利质量呈现下行。公司核心业务——数据中心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14.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9%;工商建筑节能业务毛利率同期从9.3%降至3.7%。公司解释称“为维持市场份额采取更具竞争力的定价”,但这也意味着成本压力与价格竞争正在侵蚀利润。
这种“毛利换规模”的模式,在资本市场上往往被视为阶段性行为——通过降价稳客户、靠IPO补资金、再以新项目支撑估值。豪特科技是否能通过技术壁垒反转毛利趋势,尚待观察。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公司拥有117项专利及18项软件著作权,在AI数据中心冷却与能效控制领域具备一定技术积累。但行业竞争分散、进入门槛不高。市场上已有数十家节能服务商通过“AI+能源管理”包装概念申请上市,豪特科技能否形成持续优势,取决于未来项目订单结构与现金回笼能力。
中国中立运营商数据中心能源管理市场2020至2024年年复合增速达23.1%,预计2029年将扩大至839亿元。AI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带来新一轮数据中心建设潮,也成为豪特科技IPO的叙事基础。
但这一赛道的现实是:竞争激烈、资金密集、盈利周期长。公司计划用募资推进产能建设与国际化布局,但在客户高度集中、毛利率下滑、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这场上市更像是一次“资金补给战”,是生存策略,而非单纯扩张。
豪特科技处于AI算力与节能技术交汇的风口,方向无疑正确。但一家技术公司能否赢得资本信任,不仅取决于成长曲线,更在于治理结构与信息透明度。在夫妻控股、客户集中与现金流紧张的多重约束下,这场IPO既是融资补血,也是一场关于权力平衡与市场信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