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触顶、股东离场,极米科技赴港IPO
创始人
2025-10-22 19:23:19
0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9月29日,“投影仪第一股”极米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自2018年起,极米科技连续七年蝉联中国投影行业销量第一,并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保持国内营收与销量双冠军;2024年按营收计,极米科技的市场份额为14.1%,位列行业第一;2024年按营收计,极米科技为全球第二大投影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6%。

值得一提的是,极米科技早在2021年3月就已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价为133.73元/股,上市后其股价一路攀升至883.78元/股的最高点。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财务表现不及预期、主营业务增长乏力及新业务成长缓慢等多重因素共振,导致极米科技的股价表现持续低迷,截至10月21日A股收盘,其股价较最高点跌去87.90%至106.98元/股。

极米科技赴港上市本质上是一场应对当前压力的自救行动,而能否获得港股市场的认可,将成为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变量。

01、主营业务增长动能不足

尽管极米科技在中国投影行业占据绝对领导地位,但日子并不好过。

根据招股书,极米科技的营收由2022年的42.20亿元降至2023年的35.52亿元,并在2024年进一步降至34.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微增1.56%至16.23亿元。

图源:极米科技招股书

按照产品类型划分,极米科技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投影整机(长焦投影仪、短焦投影仪及创新投影仪等)、配件(支架、屏幕、无线条形音箱等)及提供与上述产品相关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其中,投影整机业务为主要创收业务,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投影整机业务收入分别为39.38亿元、32.12亿元、29.99亿元和14.1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3.3%、90.4%、88.2%和87.4%,虽然该业务的收入与规模均呈下滑态势,但仍是主导极米科技营收的核心力量。

对于投影整机业务增长乏力导致营收持续下滑的原因,极米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随着消费需求转变,对高端型号的兴趣减弱,对入门级产品的偏好日益增长,导致投影产品平均售价下降。作为回应,我们对产品组合进行相应调整,使入门级及低价型号的销售占比较高。

图源:极米科技招股书

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平均售价为2600元的长焦投影仪收入为12.6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高达77.82%,而平均售价高达7500元的短焦投影仪收入占比仅为2.37%。而在2022年,长焦投影仪和短焦投影仪的平均售价分别为3400元和1.54万元。

事实上,投影产品平均售价下降不仅削弱了极米科技的营收增长动能,更对其净利润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2022年至2024年,极米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5.01亿元、1.20亿元、1.20亿元,几乎是“高台跳水”。直到2025年上半年,极米科技的净利润才同比暴增2196.62%至0.88亿元。

不过,极米科技净利润暴增的核心原因在于销售费用的有效控制与政府补助的支撑,并非基于业务层面的内生性增长。换言之,其盈利修复本质上是“节流”带来的结果,而非“开源”驱动的业务扩张成效。

2025年上半年,极米科技的销售费用为2.44亿元,同比下降16.41%,而销售费用最大的组成部分营销及推广费用更是同比下降14.74%至8882.2万元。

除了控制销售费用外,政府补助同样对极米科技的净利润构成重要支撑。2025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金额为0.49亿元,占净利润的比例超过55%,折射出政府补助对极米科技净利润仍具备“半壁江山”的影响力。

控制销售费用的短期成效立竿见影,可当力度触及瓶颈,能否持续便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外,政府补助对政策变化高度敏感,倘若极米科技因政策变化而失去政府补助,那么其是否还能实现盈利将成为未知数。

02、车载业务和海外业务双双承压

面对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极米科技提出了两个新故事:拓展海外市场和布局车规投影业务。

极米科技的海外业务取得了显著进展,2022年至2024年,其海外市场贡献收入分别为7.90亿元、9.13亿元、10.86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0.94%至3.99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8.7%、25.7%、31.9%和24.6%。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市场收入下滑造成的业绩缺口。

不仅如此,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的毛利率分别为44.9%、41.0%、44.5%和42.9%,显著高于国内市场的毛利率,大大提升了极米科技的盈利能力。

截至2025年上半年,极米科技的产品已通过海外经销商覆盖超过5900个销售点,而此次赴港上市,募资用途之一便是用于全球品牌及产品营销以加速业务的国际化扩张,并加强在北美、欧洲及亚太等主要海外市场的高端定位。

虽然极米科技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一方面,政府层面的经济制裁与出口管制法律,可能直接削弱极米科技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导致其经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关系恶化,双重因素叠加下,将进一步对业务推进与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消费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海外业务的人员配备与管理本身具备较高难度,若未能针对海外业务构建并落地适配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结构,将对极米科技的海外扩张效率构成直接挑战。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投影技术在车载应用场景的商业化潜力,因此车规投影业务被极米科技视为“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1月,极米科技正式将车规投影业务升格为战略核心方向并明确了三年规划,同步成立专属车载事业部、建成宜宾独立产线,以快速响应车企需求。截至2025年上半年,极米科技的车规投影产品已应用于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集团等车企的多款车型。

不过,极米科技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车规投影业务的详细收入状况,而是将其与阿拉丁系列吸顶式投影仪一同归纳在“创新产品”范畴。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创新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1.61亿元、1.91亿元、1.22亿元和1.16亿元,在投影整机业务中的占比常年不足5%,收入贡献微乎其微。

车规投影业务为极米科技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但挑战同样存在。汽车供应链准入门槛高、认证周期长、竞争态势激烈,对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极为严苛,目前该业务仍处于培育阶段,能否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并有效反哺业绩,仍需要时间验证。

03、陷入减持风波

在筹备港股上市的关键时刻,极米科技内部却出现了不寻常的状况。

10月10日,极米科技发布的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显示,股东钟超、廖杨因个人资金需求,拟于2025年10月16日至2026年1月13日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持股2.40%的钟超计划减持不超过84万股,占总股本的1.20%;持股0.78%的廖杨计划减持不超过54.63万股,占总股本的0.78%。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后,钟超持股将降至1.2%,廖杨则彻底清仓,不再持有极米科技的股份。

事实上,这并非钟超和廖杨的首次减持股份。早在2025年4月,钟超、廖杨已分别以111.06元/股的价格减持70万股和35万股,减持比例分别为1.00%和0.50%。对于减持原因,极米科技均为“个人资金需求”。

按照10月10日115.98元/股的股价计算,钟超此次拟套现约9742.32万元,廖杨拟套现约6336.36万元。而在2025年4月的减持中,钟超套现约7774.2万元,廖杨套现约3887.1万元。

除了个人股东的减持,机构股东也有离场动作。极米科技的早期投资方百度系在2025年4月的减持中,同步减持了1.00%的股份。在此之前,极米科技于2022年迎来限售股解禁时,也遭到百度系的大额减持。截至2025年上半年,百度系的持股比例已由2021年3月的9.88%降至4.04%。

此外,2025年2月,极米科技的股东成都极米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成都开心米花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廖传合计转让197.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83%,套现约2.02亿元。

股东的减持行为往往传递出对于极米科技未来发展信心不足的信号,尤其是在冲击港股的关键时刻,无疑会给极米科技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极米科技能否消除股东减持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取决于两大核心因素:一是能否有效扭转国内市场的业绩颓势;二是车规投影业务与海外市场能否实现突破性进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泰基金的港股科技ETF(51... 10月22日,港股科技ETF(513020)报收1.251元,收跌2.11%,成交金额3.8亿元。换...
又一家新势力品牌诞生,公司已有... 新能源汽车市场又迎来了一位新玩家。 近日,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埃尚”正式发布,旗下首款车型A100C...
原创 被... 这两天台湾媒体爆料说,最近有被大陆通缉的台湾网军人员,退役后想要在银行办理贷款买房,却被两家公股银行...
克宫宣布:普京不亲自出席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地时间22日表示,俄总统普京将不亲自出席南非G20峰会,但俄方会派出高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设立中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接受总台《高端访谈》栏目采访时说,见证中国发展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NBA各队为何要对勇士心存忌惮... 库里在最后时刻的超远三分,彻底杀死比赛。 当库里在比赛最后一分钟命中了那记杀死比赛的超远三分,湖人的...
被盗矿池 Lubian 相关钱...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吴说) 吴说获悉,据 OnchainLens 监测,被盗矿池 Luban 相...
IPO募集资金用途“变脸”,东... 10月22日,东亚药业(605177)及旗下债券“东亚转债”(111015)发布《关于公司收到浙江证...
腾讯参投,小核酸药物迎来王牌I... 9月28日,开发小核酸药物的靖因药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靖因药业披露了3条小核酸药物管线,其中...
国联安恒生港股通科技ETF延长...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2日讯 今日,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国联安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交易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