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塑股份”)冲击上市事项迎来新进展。近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公司创业板IPO已进入问询阶段。冲击上市背后,中塑股份颇具业绩底气,报告期内年度营收、净利均接连增长。不过,对于未来的战略规划,中塑股份似乎有些摇摆不定。公司“徘徊”于创业板和北交所之间,曾于今年年内两度变更拟上市板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各期,公司“拳头”产品“高性能工程材料”贡献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超七成,但在2022—2024年,该产品单价却接连走低。
“拳头”产品单价连降两年
据了解,中塑股份主营业务为改性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5年9月26日,公司创业板IPO获得深交所受理,并于当年10月19日进入问询阶段。
本次冲击上市,中塑股份拟募集资金约6.4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高性能工程材料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江西中塑生产基地扩建项目、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从业绩表现方面来看,2022—2024年,中塑股份年度营收、净利均逐年增长。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93亿元、5.37亿元、7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191.84万元、7924.1万元、1亿元。进入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52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2581.22万元。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95%、98.37%、98.46%及 99.71%。
从主要产品来看,招股书显示,中塑股份收入主要来自高性能工程材料。报告期各期,公司高性能工程材料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3亿元、4.52亿元、5.4亿元以及1.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7.15%、85.68%、78.39%及73.1%。
不过,中塑股份这一“拳头”产品的单价却于2023年、2024年接连下降,2022—2024年单价分别为2.54万元/吨、2.08万元/吨、1.78万元/吨。今年一季度,该产品单价小幅回升至1.87万元/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塑股份系比亚迪、闻泰科技的供应商。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中塑股份对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26.2%、22.6%、18.43%、21.43%。其中,比亚迪于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均系公司第一大客户,公司对其销售金额分别约为3341.76万元、1184.4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约为4.77%、7.81%;闻泰科技则于今年一季度位列公司第五大客户,公司当期对其销售金额345.96万元,占比2.28%。
拟上市板块“摇摆不定”
回顾IPO冲击板块,中塑股份似乎有些“犹豫”。在创业板IPO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前,公司曾于今年年内两度变更拟上市板块。
顺着时间线来看,2023年10月20日,公司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备案材料,拟申报板块为创业板。2023年10月25日,广东证监局在网站上对公司辅导备案文件进行了公示。
2024年11月7日起,公司股票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随后,公司于2025年2月20日申请将辅导备案板块变更为北交所。2025年3月4日,广东证监局确认公司辅导板块变更至北交所。
颇为值得推敲的是,距前次申报上市板块变更仅逾两个月,中塑股份于2025年5月7日再度向广东证监局申请,将辅导备案板块变更为深交所创业板。对于再度回到创业板冲击上市的原因,中塑股份彼时表示,经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和政策等诸多因素。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创业板更侧重于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强调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而北交所则主要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重点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公司可能根据自身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定位和需求,调整拟上市板块。”
控制权方面,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塑股份控股股东朱怀才直接持有公司55.2365%的股份,并通过众行致远控制公司9.0093%的股份,朱怀才之配偶邓莲芳直接持有公司9.0093%的股份。朱怀才、邓莲芳二人合计控制公司73.2551%的股份,系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中塑股份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