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戏行业近况
● 市场规模维持高位,业绩表现亮眼,行业景气度延续。
根据已披露的2025年暑期游戏市场数据推算,2025年三季度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同比下降约4.8%,环比增长约6.2%。主要受去年同期《黑神话:悟空》带来的高基数影响,但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有限,行业三季度业绩仍存在超预期可能。
暑期档文娱需求旺盛,AI赋能加速产品创新,叠加政策面持续利好,共同推动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头部厂商集中推出重点产品,带动整体流水表现强劲,海外市场活跃度延续提升,出海业务已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 政策与供给趋势:监管常态化、创新鼓励导向强化。
政策端延续积极基调,游戏版号发放保持稳定节奏,文化和科技部发布“人工智能+文化产业”行动方案,明确鼓励AI技术在内容创制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此同时,国产游戏出海持续推进,7月~8月出海手游收入环比保持高位增长,“精品出海”已成为主要增长极。
2. 业务板块情况
● 国内市场:产品周期叠加AI创新,维持高景气运行。
暑期档带动国内游戏活跃度显著提升,重点产品流水表现超预期。AI赋能的内容生成、美术工具与营销推荐系统有效提升游戏生命周期。根据主要游戏公司产品流水三季度行业内主要厂商营业收入环比普遍增长10%以上,整体有望延续上半年高盈利趋势。
另外玩家消费回暖与多样化需求带动新品类型扩容,模拟经营、二次元、竞技射击等品类均有亮眼表现。随着“AI+游戏”创新落地,生产效率和研发周期显著改善,行业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
● 海外市场:出海流水高增,成为增长第二曲线。
2025年三季度中国出海手游市场延续强势,国产产品稳居全球收入榜前列。海外市场需求韧性强、付费意愿高,为国内厂商提供持续增长空间。AI技术进一步降低本地化成本、提升全球化发行效率,部分产品在东南亚、北美市场取得突破。预计三季度出海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超5个百分点,海外已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结构性增长支撑。
● AI与产业融合:新一轮技术红利显现。
AI大模型与生成式内容(AIGC)技术在三季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试点。AI工具在游戏剧本、角色建模、配音以及广告分发中的应用,显著压缩开发成本并延长游戏生命周期。行业正从人工优化向智能生成演进,预计上市公司三季报成本端将延续缩减趋势。
3. 游戏板块展望:AI驱动下的产业重构与估值修复
● 进入四季度,游戏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AI赋能加快产业效率变革,出海产品贡献稳定增长,行业供给端从数量扩张迈向品质竞争。政策层面保持正向导向,版号发放平稳,内容监管常态化,有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与市场秩序优化。
●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5日,市场上跟踪中证动漫游戏指数的ETF共有3只,近一个月合计资金流入超30亿元,游戏ETF(516010)净流入9.6亿,显示资金持续回流迹象。板块年内受AI主题和游戏公司新品超预期,前期涨幅较高,近期受到风格分歧影响有所回调,配置性价比显现。
● 截至2025年10月15日,中证动漫游戏指数PE(TTM)约为42倍,位于指数发布以来的57%分位。随着三季度业绩逐步披露,行业盈利有望驱动估值同步修复,业绩与估值存在共振上行的空间。
图:游戏ETF(516010)成立以来流通规模变动(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