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自从启幕以来,高科技企业成功上市的平均周期为20个月,给高科技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帮助。但在申请科创板企业中,也有多次冲击上市未果的企业。近日,宣布重启科创板IPO之路的山东东岳未来材料,就是第三次冲击科创板。如果上市成功,未来材料将成为“东岳系”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东岳系”的掌门人张建宏的商业帝国也将得到进一步扩大。但从目前来看,未来材料第三次闯关之路并不容易。
刚问询即遇“现场抽检”
未来材料早在 2020 年 10 月,就启动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辅导工作。但不久后,因当时的控股股东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遭遇债务实质性违约并进入重整程序,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上市计划被迫中断。
2023 年 9 月,实控人变成东岳集团后,公司更名为未来材料重启辅导备案。但在经历五期辅导后,因申报材料准备不完备、对法规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第二次上市申请再次被撤回。
今年年 3 月,未来材料第三次启动上市辅导,并迅速于同年 6 月底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进入申报审核阶段。根据上交所网站显示,未来材料目前正处在“问询”环节。
但未来材料本次向上交所递表后不久,就被中国证券业协会列入2025年第二批IPO现场检查名单。所谓现场检查,就是证监会对于科创板的审查程序,防止有企业“鱼目混珠”。
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A股市场共计55家企业被现场抽检,目前已有42家撤回IPO申请,撤单率超70%。面对“一查就撤”现象,证监会已明确表示申报即担责,即便撤回发行申请也要一查到底,一经发现违规事项将给予惩罚处理。
对于未来材料来说,通过辅导提交上市申请仅是个开始,能否顺利通关现场检查,以及后续能否通过上市委员会审核,都是一个未知数。
业绩下滑经营出问题
未来材料国内首家、全球少数能够同时量产全氟质子交换膜及其关键原料全氟离子交换树脂的企业。公司此次冲击 IPO,其背后驱动力是响应国家对高端材料领域的重大需求,承担国家研发及技术攻关项目,旨在解决高性能含氟功能膜等领域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然而,在这场资本冲刺中,未来材料也暴露出了诸多明显的内在问题。
首先,公司业绩波动与盈利能力承压。2024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6.40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了 11.23%;净利润为 1.65 亿元,同比下滑了 28.26%。这一下滑主要受到化工材料行业整体处于去库存周期的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 HFPO 和 ETFE 等主要产品的销售单价显著下降。
其次,产能闲置与扩产矛盾明显。截至 2024 年,未来材料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 60%,例如全氟质子交换膜的产能利用率为 45.25%,其他高性能树脂及关键材料的产能利用率更是降至 35.44%。在产能利用率尚未饱和的情况下,公司此次 IPO 拟募集的 24.46 亿元中,约八成资金仍计划投入到全氟质子膜、ETFE、PFA 等多个产品的扩产项目上,其募资的合理性受到质疑。
第三,产品质量与客户关系维护的挑战。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退换货比例持续走高,从 2022 年占营收的 1.41% 升至 2024 年的 6.18%。公司解释称,液流电池膜、燃料电池膜等产品仍处于研发和市场推广阶段,质量标准未完全定型、生产工艺未完全成熟,导致品质难以稳定。公司甚至为维持客户关系和开拓市场,不得不接受部分已售商品的退换货。
“东岳系”痕迹无处不在
未来材料第三次冲击 IPO 的背后,站着“东岳系”的掌门人——张建宏。这位 1960 年出生的“60 后”创始人,是退伍军人出身。他通过多年的经营,一手搭建起了庞大的“东岳系”资本版图。
张建宏任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的东岳集团(00189.HK)于 2007 年在香港上市,号称是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
此外,“东岳系”在A股已拥有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东岳硅材,(300821.SZ)。东岳硅材是 2006 年由东岳集团设立,于 2020 年在创业板分拆上市,东岳集团目前持有其 44.4% 的股份。
在未来材料的股权结构中,张建宏并非直接持股。他通过控制淄博岳润,作为北京旭日兴隆(持股 22.02%)、齐鲁基石(持股 9.81%)、淄博晓望(持股 3.67%)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合计控制未来材料 35.50% 的表决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由于公司股权分散(共有 45 位股东),张建宏的持股比例相对较低,未来面临实际控制权被稀释的风险。
在业务层面上,“东岳系”企业对未来材料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产业链协同和关联交易上。
在供应链和销售端,东岳氟硅科技集团(持股 8.33%)和东岳硅材(持股 5.14%)是未来材料的主要股东,同时也是关联方。报告期内,未来材料从关联方采购金额较高,其中,从东岳高分子等 4 家“东岳系”企业采购金额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别占到当期营业成本的 65.66% 和 66.46%。采购内容包括六氟丙烯、四氟乙烯等关键原材料。同时,未来材料也向关联方出售产品,例如,向关联方东岳高分子销售羧酸树脂,定价采用成本加成方式,参考了 ETFE 高流改性料的毛利率,因为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市场供应方极少,无市场公开报价。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公司向关联方东岳高分子销售 PPVE 的单价略高于卖给其他客户的平均单价,高出 6.11%。这种高比例的关联交易也引发了市场对公司业绩真实性和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关注。
有业内人士认为,关联交易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会影响到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对IPO而言是一个需要澄清的不利因素,也将对未来材料的IPO之路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