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获悉,面板公司惠科股份主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中止”,更新时间为2025年09月30日,受理日期为2025年06月30日,拟融资85.0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为北方亚事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文件指出,中止原因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
惠科股份成立于2001年,早期以模组代工起家,主要业务是组装CRT显示器,但惠科敏锐察觉到液晶替代CRT的趋势。随后,惠科逐步向液晶面板制造延伸。凭借技术实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灵活性,惠科在液晶显示领域站稳脚跟。目前,公司已与三星、LG、小米、海信、TCL、海尔、联想惠普、戴尔、宏碁、VESTEL、创维、长虹、冠捷、微星科技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惠科股份曾于2022年在创业板块提交过上市申请。此前的招股书显示,惠科拟募集95亿元。2023年8月2日,惠科股份主动宣布撤回IPO申请材料,终止了该次审核。彼时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其在2023年3月31日因财务资料更新需求而中止审核后,未能按时更新其2022年全年财务数据 。
时隔半年,惠科股份于2024年2月再次开启上市辅导。直至2025年6月末,惠科股份的主板首发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但拟募资规模下降10亿元至85亿元。其最新招股书显示,惠科股份此次IPO拟募资85亿元,其中25亿元用于投建长沙新型OLED研发升级项目、30亿元投建长沙Oxide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亿元投建绵阳Mini-LED智能制造项目以及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签名单显示,惠科股份IPO被抽中现场检查。
本次惠科股份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报告期),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1.34亿元、357.97亿元、403.1亿元,净利润-14.28亿元、25.66亿元、33.39亿元,扣非净利润-33.4亿元、14.33亿元、25.89亿元。
一直以来,惠科股份一半收入均来自境外。三星、LG等客户一直为公司前五大客户。2022年至2024年,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52.69亿元、186.38亿元、19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18%、53.53%、49.92%。
惠科股份面临较高负债压力,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达68.78%,超出行业均值约15个百分点。主因是公司进入面板行业较晚,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产线。此前为缓解资金压力,公司与多地国资合资建厂并承诺回购股权,导致相关负债超百亿。截至2024年末,其待收购股权及应付款项余额达129.27亿元。该策略虽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却累积形成巨额回购义务。此次IPO计划募资10亿元用于偿贷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最新招股书显示,惠科股份目前拥有4条G8.6 高世代产线及6座智能显示终端生产基地,同时配置有5个显示模组生产基地和4座显示终端配件生产工厂。
这四座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中,重庆金渝和滁州惠科 G8.6 高世代产线分别于 2017 年和 2019 年投产;绵阳惠科 G8.6 高世代产线于 2020 年投产;长沙惠科 G8.6 高世代产线于 2021 年投产。
六座智能显示终端生产基地分别为重庆金扬于2017年投产;合肥金扬和宜昌惠科于2016年投产;广西智显于2019年投产、东莞惠智于2022年投产,越南惠科于2023年投产。五个显示模组生产基地分别为重庆渝惠、北海惠显、长沙金扬、绵阳惠显和滁州惠显五大显示模组生产基地。
另外,惠科股份还拥有4座拥有显示终端配件生产工厂,包括北海五金、北海塑胶、重庆五金、合肥五金等,可生产显示终端制造所需的五金、塑胶等物料,实现物料的就近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1月,惠科股份以5.04亿元收购了柔宇科技位于深圳的柔性显示产业园部分资产。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其“以最低成本进入OLED赛道”的关键一步。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
上一篇:ETF主力榜 | 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主力资金净流出783.48万元-20251013
下一篇:ETF主力榜 | 消费50ETF(515650)主力资金净流出1012.37万元,居可比基金首位-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