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石生物科创板“赶考记”:单药扛营收、商誉压顶,IPO能否解资金困局|创新药观察
创始人
2025-10-13 21:22:25
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文娟 于娜 北京报道

近日,上交所官网显示,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鞍石生物”)科创板IPO获得受理,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IPO融资金额为24.50亿元,其中近八成用于新药研发。尽管核心产品伯瑞替尼已上市并进入医保,带动营收快速起势,公司却仍深陷“烧钱换增长”的困局,累计亏损持续扩大,现金流高度承压。

在“以价换量”的业绩增长背后,单品依赖、回款缓慢、商誉高企与竞品环伺四重风险正不断叠加。一边是销售费用远超营收,另一边是存货增速较快、周转率远低同行,鞍石生物的“高增长”成色正面临市场与监管的双重审视。

烧钱换增长,资金链承压

作为一家步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鞍石生物正致力于肿瘤等存在重大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的药物研发。据公开资料,公司已建立起一条覆盖不同研发阶段的多元化产品管线。其中,核心产品伯瑞替尼(商品名:万比锐®)已在国内上市,另一款候选药物安达艾替尼正处于新药审评阶段,而ANS01与ANS03也已进入临床研究。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多项临床研究试验,包括四项III期研究。不过,由于万比锐®于2023年12月才正式上市,其自主商业化团队组建及学术推广活动仍处于早期阶段。

业绩表现上,鞍石生物呈现出“营收快速增长与盈利持续承压”的鲜明反差。2022年,公司尚未产生实际营收。随着伯瑞替尼的上市放量,2023年营收实现1295.8万元的突破,2024年进一步攀升至7165.62万元,2025年一季度增速更显突出,单季营收已达6404.25万元,核心产品的营收拉动作用初步显现。但与之相悖的是,盈利端的“失血”状况持续加剧,报告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亿元、-2.83亿元、-4.79亿元及-9165.29万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累计未弥补亏损已高达7.82亿元。

(截图来自招股书)

净利润持续亏损的背后,是研发与销售的双重高成本压力。一方面,创新药研发的“重投入”属性下,公司研发费用逐年递增,从2022年的1.4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6亿元,2025年一季度为7664.72万元,临床试验服务费、职工薪酬、临床前试验服务费成为重要支出项;另一方面,伯瑞替尼尚处上市初期,销售团队、推广活动开支大幅攀升,该费用从2022年的361.45万元猛增至2024年的1.02亿元,2025年一季度达3526.38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费用率的极端高企,2023年和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高达1418.89%、455.18%;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50.47%、141.74%。这两项费用率不仅远超行业常规水平,更直接放大了成本端压力,成为拖累公司盈利状况、加剧亏损幅度的关键因素。

(截图来自招股书)

盈利亏损的直接后果,是公司经营现金流的持续恶化。报告期内,鞍石生物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始终为负,且缺口逐年扩大,分别为-1.66亿元、-2.94亿元、-3.56亿元与-0.74亿元。这意味着公司日常运营无法通过自身经营产生资金,完全依赖外部融资“输血”。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为5.29亿元,以当前的亏损速率估算,这笔资金仅能支撑未来一至两年的运营,资金链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营销效率与回款质量方面也面临挑战。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增至1.02亿元,这一规模远超当年7165.62万元的营收,投入力度之大显而易见。与此同时,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3.94次,远低于7.02次的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情况类似。对于这种一边高额的市场推广,一边“慢于同行”的回款效率,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综合视角看,这一数据组合强烈暗示其收入增长并非源于真实终端需求的释放,而是高度依赖激进的营销投入和宽松的信用政策。销售费用率超过营收100%的现象在医药行业中极为异常,通常意味着企业正通过‘先铺货、后回款’的模式人为推高收入规模。若应收账款长期滞留渠道、回款周期拉长,不仅增加坏账风险,也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在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承压的情况下,公司可能被迫依赖融资输血维持运转,形成‘增收不增利、有账无钱’的恶性循环,严重威胁其持续经营能力。”

在研发与销售的双重“烧钱”压力下,鞍石生物不得不通过持续外部融资维持运转。此前已完成9亿元B轮融资,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52.5亿元。如何在推进产品商业化与研发管线的同时,尽快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财务结构的良性循环,已成为鞍石生物亟待解决的核心命题。

“以价换量”藏隐忧

鞍石生物正面临其商业化道路上的关键考验。随着核心产品伯瑞替尼于2024年11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公司迅速经历了“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所带来的双重效应。产品单价从医保前的每盒1.72万元大幅下调至6700元,降幅超过60%,尽管因此带来了销量在2025年一季度的激增,单季销量甚至超过2023年与2024年之和,但这一增长模式的代价正在逐步显现。

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盈利能力上。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已从84.93%下滑至80.28%,且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价格下调对利润空间的挤压效果显著。而销量增长的另一面,是库存积压的反常态势,2024年末公司存货金额达746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升至4.3%,反观2022年这一比例仅为0.3%,且存货周转率远低于同行均值。

对于这种现象,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医保降价60%,销量翻几倍,看似‘以价换量’奏效,实则毛利被砍、库存堆成山,典型的‘渠道塞货’特征:先把货压给经销商,再把推广费砸向医院,短期内报表好看,真实终端动销却远低于发货量。7465万存货对应近一年营业成本,周转天数超300天,行业平均不到90天,一旦竞品上市或医保放量预期下调,渠道第一件事就是退货或暂停采购,库存立刻减值,毛利率再被吞噬10个百分点以上。更麻烦的是,伯瑞替尼是单一品种,没有产品组合可以平摊风险,库存危机将直接传导至现金流。结论就是现在的‘量’是库存搬家,不是真实需求;高库存是悬在头顶的堰塞湖,推广一停,水位立刻决堤。”

孙宇昊对此补充分析,这种表现“已具备‘渠道塞货’的典型特征。所谓‘塞货’,即企业为美化报表,通过向经销商提供返利、账期支持等方式推动其提前大量采购,而非终端实际消化。一旦市场推广减弱、竞品上市(如新一代ALK抑制剂),或医保续约谈判不利,渠道库存将迅速积压。存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计提跌价准备,这将直接侵蚀利润、扭曲财务真实性。因此,当前‘量增’背后实则暗藏库存泡沫与盈利质量下滑的双重风险,不仅削弱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可能成为科创板IPO审核中关于‘信息披露真实性’和‘持续盈利能力’的重大质疑点。”

除了内部运营的库存风险,伯瑞替尼还需直面激烈的外部竞品竞争。截至目前,国内已有五款MET-TKI药物获批上市,除伯瑞替尼外,和黄医药的赛沃替尼、海和药业的谷美替尼、德国默克的特泊替尼及诺华的卡马替尼均已落地,且全部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直接分流市场需求;即便看向公司后续管线,正处于审评阶段的安达艾替尼及其他在研项目,也面临着同研发阶段竞品或临床进度更快产品的挤压。

在上述运营与竞争风险之上,公司财务报表中更悬着一把利剑——高达9.27亿元的商誉,2025年一季度末,这笔资产占非流动资产比例为93.19%,占总资产的56.64%,该商誉源于2023年9月对北京浦润奥的并购。招股书已明确提示,“若未来北京浦润奥自身经营发生较大变化,或未来宏观经济、市场条件、产业政策或其他不可抗力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使公司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如今,鞍石生物正面临“单一产品依赖、医保价格压减、竞品环伺、商誉高企”四大风险因子的叠加,任何一方面的不利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这对于本就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而言,无疑将显著加剧其财务与经营压力。在此背景下,其寻求科创板上市之路虽契合政策导向,却注定充满挑战。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半导体板块强势发力,科创板50... 今日,半导体板块强势发力,华虹公司涨停,沪硅产业、中科飞测、晶合集成涨超9%,中芯国际、佰维存储涨超...
国泰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 国泰中证有色金属矿业主题ETF10月13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1笔成交,合计成交量4000.00万股,...
人工智能板块低开后震荡上行,人... 今日,人工智能板块低开后震荡上行,截至收盘,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下跌0.4%,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
科创债ETF鹏华(551030... 截至2025年10月13日 15:00,科创债ETF鹏华(551030)小幅回调,盘中换手25.57...
创业板指震荡回升,关注创业板E... 截至收盘,创业板中盘200指数下跌0.4%,创业板成长指数下跌1.0%,创业板指数下跌1.1%、较日...
恒生指数ETF今日合计成交额1... 统计显示,恒生指数ETF今日合计成交额17.31亿元,环比上一交易日增加6.42亿元,环比增幅为58...
今日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 今日(10月13日)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为34.17亿元,较前一日减少14.04亿元,占北...
中国最大电商SaaS平台,要I... 关注投资家,⭐,您会收到最新推送 作者 | 投资哥 来源 | 投资家网 LP募资情报 博枫全球转型基...
今日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 今日(10月13日)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为121.82亿港元,较前一日增加112.72亿港...
机构看好红利板块配置价值,红利... 银行板块今日低开后拉升,带动红利板块走强,截至收盘,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上涨0.6%,恒生港股通高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