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数据安全是国家战略”。
据上交所官网披露,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企查查”)主板IPO申请正式获得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据悉,企查查拟募资15亿元,用于C端与B端产品升级、多维数据库扩建及商业大数据AI中台建设。
这是《“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发布后,首家获受理的纯商业大数据服务商,此举也意味着这家成立11年的行业龙头正式走进资本市场聚光灯下。
三位苏州IT青年,
一场意外的创业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企查查的诞生,源于一场“打球订不到场”的意外。
2014年初,三位苏州IT青年——陈德强、杨京、施阳想做一个体育场馆租赁平台,却发现找不到场馆真正的工商主体。“中间人”泛滥让他们萌生念头,先把全国工商信息爬出来做查询工具。
当年3月,三人从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实验室起步,白天写代码、晚上睡沙发,用开源爬虫+PostgreSQL搭起最早的数据库。
仅用了3个月,企查查的用户数便从200人飙升至7万人。
2014年6月,这个公众号正式更名为“企查查”,定位“普惠性商业查询”,全部数据免费。开放查询仅半年,其累计访问量突破1亿次,服务器一度瘫痪。
企查查,踩中了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红利。
估值接近100亿元,
“数据安全是国家战略”
超高的人气,也引起了风投资本的关注。据公开报道,自成立以来,企查查至少完成了8轮融资。
包括,2015年2月,天使轮融资金额220万元,投资方为险峰长青,投后估值2200万元,同时产品上线App Store。
2015年7月,Pre-A轮融资1,000万元,投资方涵盖创东方、燧石资本,投后估值1亿元。5个月估值翻4倍。
2016年6月,A轮融资5000万元,投资方涵盖涌金集团、苏高新金控等,投后估值5亿元。这一年,企查查推出了专业版。
2017年7月,Pre-B轮融资,金额未披露,投资方涵盖重庆悉见、苏州善登,投后估值约12亿元。月活破千万。
2018年8月,B轮融资数千万元,投资方涵盖苏州高新创投、北文投,投后估值约20亿元。当年,企查查获国家征信备案。
2019年10月,C轮融资数亿元,投资方涵盖万得投资、兴富资本,投后估值30亿元。这也是企查查首次引入战略股东。
2022年12月,D轮融资,金额未披露,投资方涵盖国方创新、元禾辰坤,投后估值约60亿元。
2023年10月,D+轮融资,金额未披露,投资方为中信证券, 投后估值近100亿元。
另据报道,2018年,某海外征信巨头曾开出数亿美元要约欲全资收购企查查,但被创始团队拒绝。
“数据安全是国家战略,我们要把主动权留在中国。”创始人陈德强回忆表示。
被诉讼408起
或成A股“商业大数据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自2022年以来,公司三年复合增速17%,净利润率45%。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高达90.74%,显著高于行业平均85%-87%的水平。
高毛利的底气来自“数据要素”边际成本递减:一旦完成数据清洗与结构化,新增查询几乎无需额外成本。
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25年H1,企查查月活跃用户高达8011万,付费用户达54.8万。
不过,高毛利也伴随高频诉讼。招股书披露,截至2025年6月,公司作为被告的知识产权与不正当竞争诉讼共408起,其中352起已结案,败诉赔偿金额合计1,127万元,占2024净利润3.6%。
此外,在监管层面,数据爬虫的合法性、个人信息保护、出境安全评估仍是审核重点。
针对此次IPO,中信证券特别聘请金杜律师事务所出具数据合规专项意见,确保采集、存储、调用全流程合法。
一旦通过发审会,企查查不仅将成为A股“商业大数据第一股”,也将为整个数据要素行业提供估值锚。
对于陈德强和800名“90后”员工而言,图腾般的自建总部大楼已在苏州园区封顶,接下来要做的,是让全球5.5亿家企业数据,在资本市场讲出更性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