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日,新款苹果iPhone16手机正式发布,这款苹果手机当时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iPhone16手机备受瞩目的原因,就是该款手机加入了RFID(射频识别)功能,而要实现射频识别,主要是在目标载体和手机上,要配备专门的射频芯片。iPhone16可以通过射频芯片识别,在智能家居管理、物品追踪、以及零售支付上,实现新的生活应用场景。
其实,射频芯片在我们的生活里现在已经不少见,当你“嘀”的一声,在超市完成手机接触支付时,射频芯片其实已经在为你服务了。随着5G时代到来和国产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国产射频芯片行业在国产替代的东风里,迎来快速发展。
昂瑞微抓住美国打压带来的国产替代红利,紧跟头部大客户,并在2023年成功开发出可用于高端旗舰手机的射频前端芯片系列,跻身国产射频前端厂商的第一梯队。
2025年9月,昂瑞微向上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正式开启了科创板IPO之路,而从公司目前的状况来看,这条路并非坦途。
国产替代伪命题
昂瑞微上市,不仅是企业寻求资本支持,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浪潮下挣扎与崛起的缩影。
随着全球通信技术从4G迈入5G时代,终端设备对RFFE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多频段适配能力、更高的集成化程度和更优的性能指标。
目前,昂瑞微在行业中已取得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公司的机遇主要来自于技术的持续演进和国产替代的深化。5G技术的推广使得单机射频前端价值量进一步提升,模组化趋势不断凸显,为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使得国产手机厂商对以国际厂商为主的供应链体系产生了挑战,射频前端国产化趋势加快。
昂瑞微正持续把握国产替代带来的第二波系统性机会,并积极拓展智能汽车、卫星通信、低空/低轨通信等新场景的应用。
招股书显示,2024 年昂瑞微射频前端芯片和射频 SoC 芯片合计销量达到了 201,449 万颗。这一销量数据相较于 2023 年度的 128,400 万颗,同比增长了 56.89%。公司整体的营收规模在 2024 年度也达到了 21.0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50.88%但是,2025年上半年,昂瑞微射频芯片的总销量为 88550 万颗,同比下降15.72%。
究其原因,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时,昂瑞微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第一大客户减少了采购规模,再有就是公司放弃了一些低端低收入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昂瑞微这种业绩下滑在行业中绝非个案,目前我国的射频芯片企业,缺乏底层技术积累,产品性能参数“一个样”,导致竞争白热化。价格战不可避免。而国际巨头在滤波器和集成模组等核心领域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形成了密不透风的专利壁垒,高端芯片代工产能长期被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构成了国产企业难以逾越的“设计-制造-专利”全链条壁垒。也就是说,目前5G的中高端射频芯片的替代,还是任重而道远,昂瑞微也并没有绝对实力解决这一问题。
行业竞争中几无优势
在目前的射频芯片行业竞争中,昂瑞微的优势并不明显。
从营收和净利润等指标来看,据招股书显示,昂瑞微在 2025 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 84,359.13 万元,较 2024 年上半年同比大幅下滑 32.17%。在净利润方面,昂瑞微的亏损态势仍在持续。2025 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 -4,029.95 万元。
竞争对手方面,唯捷创芯在 2023 年度达到了 298,152.53 万元的收入高峰,但其 2024 年度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29.46%价格下行压力的显著影响,其 2024 年度的扣非归母净利润由正转负,同比降低了 150.91%。
飞骧科技在 2023 年度和 2024 年度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68.08%和 43.14%,2024 年度收入达到了 245,759.90 万元。但其在 2025 年 1-5 月的营业收入为 7.56 亿元,同比下滑 7.60%。
慧智微在 2024 年度收入为 52,398.69 万元,同比微幅减少 5.08%。但慧智微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了 39.97%的同比收入增长。被认为是由于其通过持续完善射频前端产品线而实现的。
泰凌微则在报告期内保持了持续的收入增长态势,2024 年度收入同比增长 32.69%,并在 2025 年上半年继续同比增长 37.72%。
总体来看,射频芯片行业竞争激烈,昂瑞微则在 2025 年上半年遭遇了第一大客户采购调整带来的显著冲击,尽管公司预计 2025 年全年营业收入仍将较 2024 年度稳中有升。但销售单价的下降,被行业认为将对昂瑞微年度盈利带来较大影响。
实控人缺失管理缺位
除了业绩下滑,昂瑞微目前公司管理也存在缺陷。
作为一家Fabless模式的公司,昂瑞微的存货账面余额较高。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余额超过7.8亿元。这种高存货余额伴随着较大的跌价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较高,尽管2024年以来有所收窄,但存货跌价损失的金额依然较大。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也在报告期内持续增长。
而在公司管理方面,昂瑞微也有明显缺陷,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钱永学。钱永学通过特别表决权机制(A类股享有10倍表决权)来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他在发行前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超50%的表决权。这种控制权集中以及创始人退出风险,是投资者不得不警惕的“双面镜”。
此外, 公司历史上存在多项股份代持情形,并曾经与包括哈勃投资、小米基金在内的投资者签署了包含赎回权、优先清算权等特殊股东权利条款。好在这些问题已在上市申报前已经都得到解决,避免了这些不安定因素对公司控制权稳定性的影响。
研发投入不足
射频芯片的设计属于“慢技术”领域,一款成熟产品需要三到五年周期进行经验积累和验证。然而,国内资本市场普遍追求“短平快”的回报,以季度为单位要求业绩,这迫使企业倾向于选择技术门槛低、见效快的中低端产品。随之行业内便形成了“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竞争力弱→打价格战→利润下降→更难投入研发”的恶性循环,这成为昂瑞微乃至整个国产射频芯片行业发展面临的根本瓶颈,也让昂瑞微在科创板上市的“成色”略显不足。
虽然在招股书中,昂瑞微表示,公司研发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高,硕士及以上研发人员占比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处于最高水平,具备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更强的自主创新潜力。同时,公司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报告期各期始终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公司对研发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视。
报告期内,昂瑞微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9.25%、23.38%和14.94%,持续下滑,且均低于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33.16%、28.18%及31.43%。昂瑞微在研发投入方面与国际头部厂商存在巨大差距,在高端市场竞争中或面临较大挑战。以Skyworks为例,其2024财年研发费用达44.28亿元,是昂瑞微的14倍。
此次IPO,昂瑞微抛出了高达20.67亿元的募资计划,主要用于研发。其中,拟使用10.96亿元用于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和产业化升级项目,4.08亿元用于射频SoC研发及产业化升级项目,5.63亿元用于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而研发费用的使用,也引来了上交所的问询,成为影响昂瑞微上市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