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IPO前短债缺口97亿元,许开华夫妇涨薪232万
创始人
2025-10-11 14:43:34
0

文/瑞财经 程孟瑶

今年5月6日,在格林美(002340.SZ)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许开华立下目标:2025年-2027年,格林美营收维持每年20%的高增长率。到2033年,争做到300亿美元的业绩,迈入世界500强。

为实现这一目标,格林美开启了新一轮融资计划。近日,格林美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申请,此前格林美已经挂牌深交所和瑞交所。此次若能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格林美将实现三地上市的布局,更好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不过格林美本次IPO之旅,来自同行的“互卷”不可忽视。有媒体统计,2024 年下半年2025年8月25日,已有14家锂电企业计划或已完成港股上市。

除了已经上市的正力新能(03677.HK)、宁德时代(300750.SZ,03050.HK)、双登股份(06960.HK),还有南都电源(300068.SZ)、天赐材料(002709.SZ)等正筹划港股上市,欣旺达(300207.SZ)、星源材质(300568.SZ)、亿纬锂能(300014.SZ)等7家企业正在排队。

而就在格林美递表港交所同日,天赐材料(002709.SZ)也出现在排队名单中。

01

年入332亿

净利润率连续三年低于5%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由许开华基于绿色生态制造的理想在深圳设立,围绕循环经济,打造有三大核心业务:关键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处理、新能源材料产销。

2022年-2024年,格林美营收持续增长,从293.32亿元增长至332.00亿元,2023年和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3.9%、8.7%,但在较高的原材料成本下,其毛利率有所起伏,净利润随之波动。

2022年-2024年,格林美毛利率分别为14.5%、12.2%、15.3%,其销售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始终在90%上下徘徊,且部分原材料依赖全球市场,价格与供应的不确定性,也给格林美的经营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13.33亿元、11.62亿元、13.29亿元。2023年因钴金属价格下跌导致存货减值增加、以及产品毛利率下滑等因素,其净利润同比下降12.83%;2024年,随着各业务板块毛利率回升,净利润随之回升,同比增长14.37%。不过净利润率上,格林美连续三年低于5%,2024年净利率仅4%。

扣除折旧及摊销、财务收支等影响,同期,格林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32.84亿元、33.64亿元、41.07亿元,利润率分别为11.2%、11.0%、12.4%。

2025年上半年,格林美营收同比增长1.3%,为175.61亿元;净利润8.43亿元,同比增长5.55%;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24.51亿元,利润率14.0%。

02

六成收入来自新能源材料

部分产品平均售价走低

新能源材料是格林美收入的支柱,但业绩贡献占比从2022年的74.2%下降至2024年的60.06%;与此同时,得益于印尼Morowali生产基地的产能释放,其来自关键金属资源业务的收入同期从16.9%提升至30.4%;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业务则稳中有升,各期分别为4.1%、4.9%、5.4%。

2025年上半年,格林美收入构成中,新能源材料业务占比58.2%,关键金属资源业务占比30.5%,另外还有11.3%的收入来自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以及其他业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格林美在多个细分领域位居全球前列。在资源回收领域,按2024年回收量计,镍、钴、钨资源回收量居中国第一,退役锂离子电池第三方回收量国内第一,MHP权益产量全球前三。按2024年出货量计,为全球第二大三元前驱体供应商,市场份额19.7%;全球最大高镍三元前驱体供应商,市场份额37.4%;全球第二大四氧化三钴供应商,市场份额20.2%。

在今年6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格林美方面表示,2024年其三元前驱体材料全年出货量达到18.90万吨,同比增长5%,稳居全球市场前二;四氧化三钴全年实现销量20,664吨,同比增长88%,占全球四氧化三钴供应量的25%以上,步入全球前二的市场地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比如新能源材料中的四氧化三钴,平均售价自2022年的27.02万元/吨跌至2024年的9.83万元/吨,跌幅63.62%,2025上半年反弹至14.78万元/吨。

2022年-2025上半年,三元前驱体平均售价从10.75万元/吨降至8.28万元/吨,降幅22.98%;三元前驱体平均售价从19.49万元/吨降至10.28万元/吨,降幅47.26%。

同样下跌的还有关键金属资源产品,自2022年以来其钴产品平均售价由44.22万元/吨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16.85万元/吨,跌幅61.90%;镍产品价从2023年的11.38万元/吨下滑至9.85万元/吨。尽管格林美表示采用“金属价格加工费”模式,但原材料跌价导致2023年存货减值损失7.65亿元,直接吞噬净利。

海外市场方面,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间),格林美海外收入分别为99.36亿元、90.55亿元、78.48亿元、55.32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3.8%、29.7%、23.6%、31.5%。格林美表示,海外收入贡献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此次赴港IPO,格林美瞄准的也是全球市场。意图通过港股平台融资,加速其印尼生产基地等国际化布局,整合全球资源。

03

“中植系”暴雷退

实控人夫妇合计控股9%

目前,格林美由许开华、王敏夫妇实际控制,两人合计控股9.02%,有90.98%股权则分散在各机构和社会投资者手里。

2024年,许开华、王敏领取的薪酬分别为499.9万元、419万元,合计918.9万元。相比2023年的686.4万元,夫妇二人合计涨薪232.5万元,涨幅33.87%。

实控人“低控股”,也意味着董事会决策可能受外部影响更大,公司未来战略容易受到资本方博弈左右。

而这种股权架构的形成与格林美早期的发展战略和融资选择紧密相关。格林美在创立初期便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投资者,这一决策为公司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支持,也使得股权结构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

随着公司的不断扩张和市场的逐步打开,格林美通过多轮融资进一步稀释了创始人的股权比例,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加入。

2010年1月,格林美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循环经济第一股”。首发募集资金净额7.04亿元,超募4.74亿元,发行市盈率78.05倍。2022年7月,格林美又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资3.81 亿美元。

格林美早期扩张过程中,曾得到“中植系”的投资。2014年,中植系通过旗下深圳中植产投环保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格林美签订战略合作,随后以12.36元/股参与格林美非公开发行,斥资24.17亿元认购6068万股(占比约4.16%),成为格林美重要股东。彼时,中植系董事张旸兼任格林美董事。

借助中植系资本,格林美加速扩张,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联姻韩国ECOPRO切入高镍前驱体,并布局印尼镍矿,构建“回收-材料”闭环。

2021年,中植系爆发债务危机,旗下资管计划陆续减持,2022年中植系清仓格林美,彻底退出股东名单。

04

负债率升至65%

短债缺口97亿

营收增长的同时,由于依赖长期及短期借款满足资金需求,格林美自身债务规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2022年-2024年,格林美的总负债从232.58亿元飙升至432.97亿元,同期资产负债率从53%爬升至65%。

截止2025年7月31日,格林美负债规模进一步走高,较年初增加49.82亿元,来到482.79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总274.15亿元,包括短期借款142.00亿元,租赁负债1370.7万元。

同期末,格林美手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44.65亿元,短债缺口97.49亿元。不过,格林美尚有未动用的银行融资额度139亿元。

附:格林美上市发行中介机构清单

联席保荐人:J.P.Morgan Securities(Far East)Limited|中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国际)融资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广东君信经纶君厚律师事务所

独立核数师及申报会计师:致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阳光电源赴港IPO:储能业务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0月11日讯(记者 邵雨婷)近日,据港交所官网,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
原创 行... 作为现代科技、国防及清洁能源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稀土不仅关乎国家安全,还直接影响着国际间的博弈与合作...
未勤勉尽责,东方证券及相关人员...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宁可坚 10月10日,北交所官网发布了2025年9月对会员及其他交易参与人采...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增42家... 近日,创业邦旗下创新及科技企业投资价值数据分析平台睿兽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球独角兽企业观察报告。报...
原创 东... 文 | 刘振涛 赶在国庆假期前最后一天,东莞证券再次更新招股书,又给自己的IPO续上了! 9月30日...
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有望陆续推出,... 宏观要闻 工信部等七部门发文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
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企查查被... 10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美联储降息遇滞后期!USDT钱... XBIT Wallet 10月7日讯,美国经济学家Joe Brusuelas近期警示:本轮美联储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