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头部商用车视频设备供应商锐明技术(002970.SZ)加入“A+H”上市浪潮,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主板挂牌上市。
作为今年众多赴港上市的科技企业之一,锐明技术在A股市场也被贴上多重概念标签,涵盖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视觉及云计算等热门领域。
锐明技术并不缺钱,今年6月底手头现金超人民币13亿元。此次赴港募资,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在高阶智能驾驶和AI大模型方面的研发实力,并用于扩大产能。
商用车智驾赛道龙头,美洲为第一大收入市场
锐明技术是一家知名的商用车AI解决方案提供商,有两大产品线:AI解决方案和视频设备。
其中,AI解决方案包括AI辅助驾驶系统、AI车队作业管理系统和AI大模型系统,视频设备则用于收集及记录视觉数据。公司产品三大应用场景为物流车辆、公共出行车辆及特种车辆(如矿山车辆和叉车)。公司表示,其有80多种智能算法,覆盖ADAS、AEBS、DMS及BSD领域,还研发了一系列独有的视觉算法。
市场地位方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视频设备供应商,市场份额为5.3%;亦是全球第四大商用车视觉AI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为6.4%。
针对公交行业,锐明技术提供一整套由车载监控终端系统、安全驾驶舱智能监测系统、驾驶员行为监测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盲区行人监测系统、反恐抓拍系统、公交平台组成的智能化公交解决方案。公司表示,公司与深圳公交巴士集团、东部公交、西部公汽已合作达13年,设备覆盖率超过80%。
值得注意的是,锐明技术的主要市场并非国内,而是海外。公司解决方案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达70.0%。
以美国为主的美洲市场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今年上半年该地区收入占比为36.2%,超过中国内地市场的30%,为公司第一大市场。此外,自2022年以来,多家美国客户已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
在当前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锐明技术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收入结构,使其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高关税风险,甚至可能面临针对车辆监控领域的无端审查。
对此,公司管理层在投资者调研中回应,公司高度重视全球业务的区域平衡。2025年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例已降至15%以下,南美、亚太、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长显著。此外,公司于2023年投产的越南制造中心已实现本地化生产,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美关税压力。
锐明技术自2022年以来收入持续稳步增长,部分原因在于产品持续提价。提价背后,是由于公司产品海外销售价格较中国内地市场高,且海外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今年上半年,公司AI解决方案每套平均售价达2647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较2022年的2057元/套大幅提升;视频设备售价则由2022年的1281元/个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457元/个。
业绩稳增,应收账款规模较大
为了聚焦核心业务AI解决方案及视频设备的发展,锐明技术在去年12月出售了电子制造服务子公司锐明科技。
从持续经营业务来看,公司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12.29亿元增长至19.98亿元;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11.56亿元,高于2024年同期的9.06亿元。盈利方面,公司于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9822.4万元;2024年净利润激增至2.94亿元;2025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2.06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25亿元。
随着利润持续增长,锐明技术分红的金额也不断提升,2024年派息1.38亿元,2025年上半年则为1.24亿元。
尽管业绩增长强劲,但锐明技术也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由于公司客户多为政府交管部门、公交集团及大型车企,这些客户议价能力强、账期长,导致锐明技术应收账款规模较大。截至今年7月底,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已增至5.44亿元,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与现金流压力。
未来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和行业竞争中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强化资金周转能力,将是锐明技术需要应对的关键挑战。
作者: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