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9月22日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时隔一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再次组织高规格金融新闻发布会。去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三大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本次发布会将聚焦“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场预期会议可能释放重要政策信号,尤其是关于货币政策走向和金融开放新举措。
回顾 “十四五” 期间,我国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过往央行举措来看,2024 年人民银行通过数次重大货币政策调整,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利率,引导 LPR 下行等,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在离岸市场方面,探索正在提速。香港率先试点数字人民币债券,新加坡推动人民币与东盟货币直接交易,mBridge项目吸引中东央行加入,为能源贸易引入数字货币结算场景。这些新尝试拓展了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边界。
展望“十五五”,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改革仍是金融开放的核心议题。
业内普遍预期,人民币未来将在三个方向发力:
一是扩大在能源和大宗商品结算中的使用,推动人民币计价逐步落地;二是强化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功能,提升跨境流动性;三是推动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和投融资中的应用,打造支付一融资一储备的闭环。
业内专家认为,“十五五”期间,互联互通机制仍是金融开放的重点抓手。未来应从准入与通道、对冲与风险管理、信息与监管协同三个层面优化互联互通制度。
市场准入层面,业内专家呼吁进一步压缩金融服务业负面清单,建立内外资一致的牌照分类与审慎标准。
数据治理与跨境合规将成为“十五五”金融开放的另一大重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十四五”期间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在岸人民币汇率的标准差由0.22提升至0.35,变异系数由0.03上升至0.05,波动区间从0.92扩大至1.04。
“这表明人民币的双向波动更加明显,既有升值也有贬值,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得以更好发挥。”王青表示。
自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在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动作不断。“‘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强,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王青强调,监管层在此期间不断丰富调控工具箱:一方面强化中间价调控,灵活运用逆周期因子;另一方面加强与市场沟通,引导预期,防止单边走势累积风险。“这种调控有效遏制了汇率超调,为市场主体营造了稳定、可预期的外汇环境。”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韧性”的提升并非依赖中美利差,而在于国内基本面。“过去几年中美利差从正转负,甚至深度倒挂,但人民币并未持续单边贬值。关键决定因素还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王青举例称,2024年四季度中国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预期改善,尽管同期中美利差扩大,但人民币贬值压力明显缓解,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逆势上行3.6%。
此次 “十四五” 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发布会意义重大,将为各界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我国金融业过去五年发展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的窗口。
(作者:池伟嘉,严恺伟,卓义强 编辑:池伟嘉,严恺伟,卓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