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拍摄的鄂尔多斯杭锦旗境内库布其沙漠治沙项目区。(康文魁 摄)
北疆新闻鄂尔多斯9月15日消息(记者 杨净毓 李文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大地上,曾经的黄沙漫卷正被片片新绿改写,截至目前,这座与沙为伴的城市已累计完成防沙治沙近1300万亩,2025年完成600万亩治沙任务,库布其沙漠治理率突破40%、毛乌素沙地治理率攀升至80%。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鄂尔多斯不仅用坚韧与智慧筑牢了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更以多项国家级荣誉与国际舞台的亮相,将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推向世界,成为全球生态治理中一张亮眼的“中国名片”。
作为全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战场,鄂尔多斯的治沙成果早已获得多方认可,不仅成功承办全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现场推进会,林长制工作还获国家林草局激励表扬;更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城市受邀站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的舞台,向世界讲述从沙害肆虐到绿意盎然的蜕变故事。
而这份成绩的背后,是鄂尔多斯以“四个整合”为抓手,凝聚起的防沙治沙新动力,在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治沙富民之路。
整合资金方面,鄂尔多斯沙化土地治理任务艰巨,占全国黄河“几字弯”的56%,占内蒙古黄河“几字弯”的70%。鄂尔多斯紧密衔接“三北”工程六期总体规划,率先制定实施方案,获批实施“三北”工程六期第一批2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同时,整合各领域资金149亿元,集中投入治沙攻坚战,保持日均治沙万亩的态势。
整合力量上,鄂尔多斯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政策,推行生态企业建管一体、农牧民“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模式。三峡、国能等30多家央企国企,伊泰、蚂蚁基金等100多家民营企业和公益组织,以及500余支工程队和合作社、2.5万农牧民共同参与治沙。还成立种苗协会,签订全国首单“三北”六期项目绿色保险,保障治理成果。
整合技术方面,鄂尔多斯建设国际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建设防沙治沙装备创新产业园。大力推广先进治理技术,研发应用飞播无人机、植树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治沙机械化率达到75%,节约人工成本近30%,效率提升5倍以上。
整合效益方面,“三北”工程成为富民工程,通过“以工代赈”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60多万名农牧民享受草原补奖政策。同时,培育生物质绿色甲醇等重点产业,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
上一篇: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丨警惕二维码钓鱼邮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下一篇:吴维,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