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李晓梦
特约通讯员 白菲斐
通讯员 李佺 李硕
【编者按】
支点建设,关键在人;荆楚答卷,实干作答。在湖北锚定“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目标中,一批批担当者以行动践行使命,用奋斗诠释担当。他们中,有在科技创新前沿突破的科研人员,为产业倍增注入新动能;有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农人”,让粮袋子更稳、菜篮子更丰;有扎根生态环保一线的工作者,守护美丽湖北的绿水青山……他们勇立潮头,用各自的方式为荆楚大地注入新活力。
9月9日起,极目新闻联合湖北省委宣传部,推出系列报道《支点建设担当者》,将镜头对准这些支点建设的“主力军”,通过他们的奋斗历程,讲述湖北以实干托举支点建设的生动故事,探寻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磅礴力量。
刘晓明
金秋九月,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产业示范园内,40个果蔬大棚整齐排列。果蔬大棚外的试验基地,技术人员借助手机的操作,指挥着一台“智能自动喷洒机器人”边前行边喷出浓浓的雾气。
“这只是我打造的6个‘智慧农业’新业态之一,农业发展将迈向一个全新的智能化时代。”公司总经理刘晓明谈起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坚毅的目光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颗草莓,点燃投身农业的热情
1987年,刘晓明出生于南漳县九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9年,他从空军工程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外地工作了一段时间,2011年,考虑到将来要照顾父母,他决定回到家乡南漳创业,办起了一家商贸行,从事白酒销售工作。
眼光敏锐加上吃苦耐劳,商贸行运营第一个月,刘晓明就赚了20万元。摸到门道后,他开始招聘员工大量“复制”经验,不到两年时间,就积累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4年初春,在一次饭局中,好友端出了一盘新鲜的草莓。“这是有机种植的,健康又美味。”在大家的再三推荐下,平时不怎么吃水果的刘晓明浅尝了一口。“好吃!草莓味儿十足!”朋友们也随即议论起来:“现在吃的瓜果蔬菜,都没有小时候的味道,全是用化肥种出来的、农药打出来的。”
这次饭局,让刘晓明对有机农业产生了兴趣。“健康的食品,一定是未来的时代所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政策研究和实地调研,2014年7月,刘晓明注册成立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将全部积蓄拿出来,开启了投身农业的二次创业。
种植有机瓜果
刘晓明先是在南漳县城关镇田家营村流转100亩地,聘请农业技术专家,种植有机草莓。而后慢慢在南漳县城关镇李家院村、张林村等地流转土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尝试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瓜果,并技术指导周边农户一起种植。目前,公司种植的大棚面积已达1800余亩,带动周边100多家农户种植面积2000多亩。
为了让市民吃上更便宜的有机蔬菜、瓜果,减少中间商的差价,刘晓明又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他创新“基地+生鲜蔬菜店+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线下创办蔬果直营店“昶品鲜”,将田间地头种植的新鲜蔬果直送市民餐桌;线上,开通网上销售渠道,建立乡村电商服务站,一对一指导农户运营网店、处理订单,带动周边5个乡镇56户困难户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
一个身影,激发科技兴农的理想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随后几年,乡村游逐年火爆,刘晓明的种植基地也陆续发展到5个。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增,企业管理的弊端也逐步凸显。“农村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较高,传统作业效率较低。”
2019年春,刘晓明回到九集镇的老家看望父母。看到父亲佝偻的身影在田里劳作时,他既心疼又心酸。如何改变农民辛苦耕作的模式?如何解决公司发展的用工难题?那必须得靠科技,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于是,刘晓明主动对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武汉光电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出适用于大棚的植保、旋耕、起垄、采摘等12款智能农用机械设备。
操作智能机器人
“这款智能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安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激光避障系统,3分钟就可完成1亩地的农药喷洒。”刘晓明指着一台机器外观酷似迷你坦克的机器介绍道,目前,公司研发更新了四代农药喷洒机器人,第四代“智能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可自动驾驶15分钟,喷洒覆盖直径达6米,在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摘得银奖,今年又获金砖国家发明成果银奖和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南漳县城关镇田家营村的数字化农业示范产业园占地2000多亩,在玻璃搭建的育苗大棚里,安装着一块中央控制系统显示大屏,大屏上实时显示40个果蔬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具体参数,技术人员可根据数据,手机远程操控,实时进行喷淋、通风等操作,而在产业园内,借助智能农用机械设备,旋耕、起垄、播种、施肥、瓜果采摘等均实现了无人遥控指挥。
刘晓明介绍说,公司于2023年成立了科研创新工作室,致力于智慧农业的各项设备和技术研发。目前,已手握6件授权国际PCT专利、25件国内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主持三项国家标准项目与两项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国家支撑技术重点课题。而刘晓明也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于2021年获得英国桑德兰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24年取得英国诺丁汉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
一腔深情,打造青年双创的平台
为更好地带动南漳县农业发展,引领创业青年抱团取暖,2018年,在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刘晓明创立了襄阳首个县级青年企业家协会并当选会长,吸纳会员企业54家,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打造县域人才集聚高地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荣获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之后,刘晓明经常受邀参加各项创业指导活动。得知很多年轻创业者遭遇资金、贷款、管理等难题时,回想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刘晓明对他们有了更多关怀之情。如何让他们少走弯路?刘晓明拿出500万元,投资建立了南漳县玖天青年创业孵化园,配套办公、会议、多媒体洽谈室等,提供政策宣传、人员培训、人才服务、技术推广等。同时依托种植基地,通过大棚租赁、免费提供种苗、回购农产品的模式,带动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刘晓明还联合银行以自有资产为担保,整体授信1.2亿元,为孵化园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7000余万元。
2019年,南漳85后青年王诗丹成立南漳县传控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刚起步时,没有办公场所,刘晓明邀请他进驻孵化园,三年免租。而后,王诗丹计划扩大规模,刘晓明又以孵化园作担保,帮他从金融机构贷款180万元,在县城水镜广场顶层建设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2024年,王诗丹公司的年产值已超400万元,带动就业20人。
2022年,南漳县玖天青年创业孵化园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湖北省首批青创园试点。目前已累计孵化创业企业100余家,入驻企业4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31家,带动就业500余人,园区年产值达1.2亿元。
一份使命,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南漳县地处鄂西北,是湖北省37个山区县之一,有着“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适合农业种植的土地资源并不丰足。如何能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中创造出最大价值?让家乡的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刘晓明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他要用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构建出一个创新的智慧农业体系。
这个智慧农业体系包括什么?刘晓明介绍说,目前规划有四大部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依托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将其50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进行深度融合;以及智慧农业大棚系统、智慧农业机器人集群和智慧培育系统,为农业的未来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发展智慧农业
目前,刘晓明在南漳的5个农业项目,纷纷用上了智慧农业体系,并依据当地情况,发展火龙果、有机草莓、有机葡萄、有机蔬菜、特色叶菜种植,并结合农技研发、农业研学、农企孵化、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2024年,受湖北团省委推荐,刘晓明与武汉市青山区后山村村委会联合打造了“山边湾·乡野生活”共同缔造示范项目,项目运用“智慧农业”体系,导入多元化产业链,带动乡村农文旅综合发展,实现村民致富、公司创收的“双赢”。
2024年末,接过中央电视台“乡村振兴助农先行官”奖杯时,刘晓明泪光闪烁,声音微颤:“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太清楚乡亲们的不容易。科技强农,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这些年摸爬滚打、日夜钻研的使命。科技富农,更是我想为家乡带来改变的初心。”刘晓明表示,他会带着这份初心,用科技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希望,让科技之光照亮更多田野。
(来源:极目新闻)
上一篇:特斯拉股价盘前大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