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数字人民币定位是M0(现金),不能生息
文|《财经》记者 唐郡
编辑|张威
“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取得很大进展,同时我们也发现货币体系中的一些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升级。”
9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出席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金融科技新应用与央行数字货币创新发展(闭门会)”,并以《数字人民币理论与实践》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演讲中,穆长春进一步讲述了对数字人民币改革和升级的思考。
在宏观层面,目前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央银行直接负债,实行100%准备金。客户将资金存入钱包后,资金即回笼至央行。穆长春表示,要考虑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提高数字人民币的货币派生能力。
在微观层面,商业银行承担钱包管理、资金安全、支付服务及合规反洗钱等责任,而数字人民币目前是央行的直接负债,应该考虑实现责权利一致。
目前,数字人民币定位是M0(现金),不能生息。穆长春表示,让老百姓和企业手握闲置不生息的资产,会失去货币的时间价值。
“因此,为保障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加上价格预期相适应,同时提升商业银行和用户的积极性,应该对数字人民币的计量框架进行升级,同时通过币串和全局统一账本等业务技术特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货币服务。”穆长春说。
同时,穆长春回顾了货币形态发展变化的历史,以此揭示数字人民币诞生的背景,及其采用双层运营架构的考量。
穆长春表示,历史上每一次的货币形态的变化都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在每一次货币形态变化过程中,都会伴随官铸钱与私铸钱之争。
当一国内有多家货币发行方,每家货币发行方的资产质量差异会导致货币价值的差异。而多种货币以不同价格交易,会增加交易成本,银行体系稳定性降低,货币的记账单位功能也会存在不确定性。
“私铸货币所导致的货币单一性问题需要用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来解决。”穆长春表示,货币的单一性问题,也就是货币按面值的可互换性,一国的货币在支付中都应该是等值的。
穆长春进一步表示,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保障人民币的货币单一性,维护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安全,中国也需要发行法定数字货币,也就是数字人民币,并相应升级货币和支付金融基础设施。
穆长春提到,国家信用的支撑、货币流动性的提升以及央行保障能力的增强,使得商业银行货币实质上具备了央行货币的性质,二者界限日益模糊、逐步融合。“考虑到商业银行货币与央行货币的融合趋势,在根本上解决法定货币与私人货币的矛盾,既要发挥商业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力量,又要维护货币单一性与金融安全,我们采用了双层运营架构。”
责编 | 张雨菲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