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深圳南山公安”发布警情通报称,阮某平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通报中的阮某平即近日被热议的假院士阮少平。此前,媒体报道,男子阮少平长期冒充“中国科学院院士”身份,频繁现身于多地中小学、广东博罗县中医医院等机构,引发广泛关注。随后,多家媒体纷纷跟进调查,发现这位阮少平“院士”竟然“荣誉等身”,而且头衔之间的跨度极大:是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原副校长,还是退役少将,荣立过一、二、三等战功。
果然是“只要胆子大,什么头衔都敢挂”。阮少平就像是《水浒传》中的“李鬼”,靠虚假的名声吓唬他人,为自己牟利。只是,他骗着骗着,以为自己已臻于化境,没了禁区,其实双脚早就踩上了红线而不自知。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去年被扯下“画皮”的冒牌教授魏新河,同样是虚构诸多光鲜亮丽的身份,四处参加活动,魏新河也因涉嫌招摇撞骗被批准逮捕。最近涉嫌假冒国务院参事、抗美援朝老兵等身份的男子余鹏翔,同样因招摇撞骗罪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一个个“扯大旗作虎皮”的骗子被揭开真面目,被采取法律强制措施,等待他们的当然是法律的严惩。这正应了那句老话: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再是舌灿莲花,花样翻新,假的就是假的,成不了真的,谎言被揭穿只是时间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部门、学校、医院、企业等单位,在邀请专家、名人“站台”一事上,不仅不把牢审核关,反而“狐假虎威”、主动往上凑,不以自己造假而为耻,反以请来妖魔鬼怪“助威”而为荣。与神棍沆瀣一气,为掮客搭台唱戏。这让一些骗子,或混迹于官场,或逢源于商贾,上欺律法,下欺百姓,好不威风。这不仅淡化了是非、羞辱了法律,也恶化了社会风气,乃至令一些骗子得以“酒壮怂人胆”,敢于“笑贫不笑假”。
这样的局面显然有悖常理,本不该发展到这般境地。冒用他人身份绝非无关痛痒的轻微过失,而是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这些骗子的行径,不仅直接侵害了被假冒机构的合法权益与经济利益,更严重侵蚀着公共机构的公信力根基。此次涉案的几名主要嫌疑人被依法抓获,其行为已涉嫌刑法明确规定的招摇撞骗罪——这绝非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制的一般违规,而是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
“假院士”“假参事”“假教授”的相继落网,这一记记重拳,是对类似行为的一次次强烈震慑,鲜明表达了社会对行骗者零容忍的态度,绝不容忍任何人用谎言招摇撞骗,横行无忌,败坏社会风气。期待相关部门一查到底,彻底撕下这些“假人”的伪装,揪出在背后为他们背书的人,还社会以风清气正,也让更多的骗子迷途知返,早日在这条道上“歇业”“打烊”。(土土绒)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