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南县凉水井镇,有一位被群众亲切唤作“贴心人”“暖大哥”的调解员,他就是凉水井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柳松。辖区哪里有纠纷,他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哪里有难题,他及时上前排忧解难。
自2016年扎根基层调解岗位以来,柳松始终兢兢业业、心系群众。2022年,他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更加专业的知识扎根村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诉求,在群众间架起“连心桥”,为当地的和谐稳定注入温暖力量。
“用心交流,以心换心”,这是柳松深耕基层调解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凭借这份真诚与专业,他啃下了一个个矛盾“硬骨头”,用实干诠释着基层调解员的担当。
多年前,凉水井镇关口场村袁某两兄弟因父亲遗留房屋继承权问题发生矛盾,10余年断绝往来,成了村里的调解难题。2022年3月,柳松得知情况后主动介入,在摸清纠纷根源、倾听双方诉求后,采用“背对背疏导、面对面沟通、点对点释理”的方式,从法律规定与亲情伦理双重视角耐心引导。经过多次调解沟通,最终,兄弟俩放下多年芥蒂、握手言和,这起积怨已久的继承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2023年6月13日,凉水井镇泡木寨村村民罗某申请调解母亲黄某芬的医疗赔偿纠纷。黄某芬受雇于张某强期间,张某强安排挖机师傅陈某某为邻居张某汉挖树,过程中树木倒下致黄某芬头部、腰部多处受伤,治疗花费17万元。
次日,柳松组织四方当事人调解,结合法律法规提出5:3:2的责任分担方案:张某强作为雇主安排额外工作,承担50%责任;陈某某操作挖机未履行安全提醒义务,承担30%责任;张某汉未提示树周边安全,承担20%责任。但张某汉因家庭困难、身患疾病无法承担20%责任,恳请降至10%。柳松随即通过“面对面协商”,耐心劝导张某强与陈某某分担张某汉的10%责任。最终,三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按调整后的比例顺利赔付了17万元医疗费,这起复杂的医疗赔偿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为更好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柳松在各类纠纷调解中精准发力,尤其在婚恋家庭领域,坚持法律法规与现实情理相结合,用细致工作化解群众心结。
2023年7月,凉水井镇胡家庄村村支书杨某某向柳松求助,希望其帮助调解该村蔡某与樊某的婚恋纠纷。柳松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樊某家中,召集双方了解详情。在交谈中,柳松得知二人同居14年未领结婚证,育有一女儿,期间共同修建一栋砖房(蔡某主要出力,未直接出资)。自2021年起,蔡某长期与他人同居,对家庭和女儿不闻不问,归家后仍好吃懒做,致使樊某心灰意冷,提出解除同居关系。
调解中,柳松先与樊某沟通,本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初衷耐心劝导:“为了孩子能有完整的成长环境,再给彼此一次机会。”一番疏导让樊某逐渐转变了想法。随后他又单独与蔡某沟通,然而蔡某去意已决,坚持解除关系。在调和无果的情况下,柳松转而聚焦财产分割与女儿抚养权问题。经过细致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樊某支付蔡某5万元,房屋归樊某所有,女儿由蔡某抚养。这起棘手的婚恋纠纷就此化解。
2023年以来,柳松已成功调处排查婚恋家庭纠纷30余件。对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他始终坚持早介入、早调处,严防矛盾升级,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一位当事人一个公正合理的说法。”这是柳松坚守的调解准则。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以实干与担当推动凉水井镇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成为群众心中最可靠的“贴心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姚强
编辑 曹吟秋
二审 张谌
三审 黄峰
上一篇:美国正在经历一场“制度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