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立足平凡岗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报社会以温暖和希望;她扎根基层一线,以春风化雨之心,绽放成为调解一线的铿锵玫瑰;她巾帼不让须眉,以坚韧不拔之毅力,被当地群众交口称赞。她就是运城市芮城县西陌镇优秀调解员李蕊芳。
西陌镇坐落于中条山南麓,地域面积85.5平方千米,全镇9个行政村21000余人。基层工作复杂琐碎,很多矛盾诸如土地纠纷、家庭矛盾、宅地纠纷、合同纠纷等,在一般人眼里,都是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但李蕊芳并不这么认为,在她心里,群众利益无小事。“信任是调解的基础。”李蕊芳告诉记者说,作为一名调解员,必须学会将心比心,唯有将“诚心”贯穿于调解全过程,才能妥善解决每一起纠纷。
2022年底,奉公村王某与邻居因双方宅基出路、水路纠纷问题再次引发争执,为彻底解决这起矛盾纠纷,李蕊芳主动请缨。通过仔细调查,李蕊芳发现,此起纠纷是由双方宅基地新院墙界问题引起,在了解矛盾焦点和症结后,她连续一周时间辗转于两户人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凭借公正严明的工作作风和细致入微的开导,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邻里关系重归于好。这起长达40余年的宅基地纠纷案圆满化解,在奉公村被传为佳话。
“调解不是和稀泥,是要把情、理、法拧成一股绳。”这是李蕊芳的“三字诀”。28年的基层生涯,李蕊芳总结出一套针对不同人、不同事的调解办法,那就是善听、善解、善访。让每一名走进调解室的当事人打开心扉,诉说出自己的真实诉求,进而客观公正地了解案情重点,才能对症下药,迅速解决矛盾纠纷,再通过不定期回访,争取让调解过的每一起矛盾纠纷都彻底消除。
为充分运用情、理、法三字诀,灵活处理各类矛盾问题,李蕊芳扎实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与“三农”相关的各类政策也做到了如指掌。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加持下,李蕊芳探索出“1314”调解工作法,即“一核”强统筹,“三员”优服务,吸纳辖区乡村干部、党员、法律志愿者等50余人担任专兼职调解员,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网”强体系,“四治”促和谐,构建“总网格长—片区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四级网格体系,将人、事、地、情、物5大要素全部纳入网格,建立“一网到底”的工作体系,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反映诉求全天候。凭借“1314”调解工作法,李蕊芳的调解室内挂满了村民们自发送来的锦旗,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4月份的一个阴雨天,一名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镇政府,说找不见所属村的包村干部,李蕊芳看到后主动上前询问缘由,老人说她的两个儿子都不管她,食宿都成了问题。得知老人的遭遇,李蕊芳立即联合镇司法所、包村干部、村干部成立调解组,联系到老人的2个儿子进行现场调解。在抓住矛盾焦点后,调解组从法律、情理、孝道三方面分别与2个孩子谈话,经过2个小时的劝解,小儿子终于意识到自身错误,当着大哥面给母亲下跪道歉,并表态以后会尽孝心,给母亲养老,平和了母亲、哥哥的情绪,老人的赡养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处理各类纠纷矛盾中,李蕊芳总是冲在最前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灭火器’和‘稳压器’的作用。”西陌镇党委书记杨振华告诉记者,“2023年9月,我们西陌镇以李蕊芳同志命名打造的品牌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旨在确保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李蕊芳化被动为主动,以“普法宣传,预防是最好的治疗”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普法宣传进农家,把矛盾纠纷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2023年5月,西陌镇李女士因遭受丈夫家暴,向调解工作室求助,要求离婚。看着她脸上的伤痕和无助的泪水,李蕊芳深感痛心,立即联系镇妇联同志赶到李女士家中,令人气愤的是,其丈夫竟当着众人面准备再次动手,李女士惊恐地躲在李蕊芳身后。见此情景,调解团队立刻将其丈夫带到调解室,严肃地向他讲解法律知识,强调家暴行为的严重后果,督促他尊重和爱护妻子,维护家庭和谐。经过长时间的沟通调解,李女士丈夫终于深刻认识到错误,向李女士诚恳道歉。
“每一次调解都是一次生动的法律课堂。”李蕊芳告诉记者,调解工作是守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坚实护盾。在处理家庭纠纷时,女性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面临着财产分割不均、家庭暴力等威胁。为此,她每年都要定期向妇女群众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让她们清醒意识到自身的权利,以及在遭遇不公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青春芳华到两鬓微霜,数据记录着她的耕耘:自2014年加入专职调解员队伍以来,李蕊芳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0余起,其中重大疑难案件162起,为村民挽回经济损失累计1600余万元,推动全镇矛盾纠纷发生率年均下降13%,绘就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画卷。
上一篇:量化“宠儿”突发纠纷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