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创意不需要打法律擦边球 | X辣评
创始人
2025-08-18 22:45:59
0

□ 李晓龙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8月13日,贵州遵义仁怀市一家新开的理发店起名“最高发院”引发网友质疑。8月15日上午,仁怀市市场监管局盐津分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局已依据《广告法》相关规定现场责令店铺拆除招牌、更换名称。

从2009年河南鹤壁的理发店被责令整改,到2012年上海金山处罚理发店和广告公司,再到今年最新曝光的贵州仁怀这起案例,“最高发院”这个店名至少三次见诸报端。这种周期性出现的现象,折射出商业创意与法律规范之间的深层矛盾,值得社会各界深入思考。

必须明确的是,这类谐音梗店名触碰了法律红线。《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使用或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名称。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其名称具有法定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容任何商业机构、个人通过戏谑、调侃等方式博取关注。监管部门连续多年的执法行动,维护的不仅是法律尊严,更是社会公众对国家机关的敬畏之心。从这个角度看,监管部门及时干预是完全必要的。

但值得玩味的是,为何这类违规店名屡禁不止?深层原因在于部分商家对“流量至上”的畸形追求。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某些经营者将“出格”等同于“出彩”,把“博眼球”当作创品牌的捷径。从“发新社”到“最高发院”,这些案例暴露出部分商家法律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更令人忧虑的是,某些广告公司为牟利而推波助澜,成为违规创意的“帮凶”。

要根治这一顽疾,需要构建多方共治的治理体系。监管部门有必要建立“谐音店名黑名单”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精准预警;广告行业协会可制定《商业命名伦理指南》,为创意营销划定清晰边界;电商平台应当对入驻商家名称加强审核,切断违规店名的传播链条。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可联合媒体、高校举办“合规创意大赛”,用优秀案例说明:好创意不需要打法律擦边球。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商业创新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施展才华。那些靠消解公权力来博取关注的营销手段,既触碰法律底线,也难逃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命运。真正有远见的商家应当明白:金字招牌靠的是匠心服务,而不是哗众取宠的文字游戏。当每个经营者都能自觉在守法诚信的基础上发挥创意,“最高发院”这类闹剧才能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陈蕊妮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罗安舒

审核 | 陈春晓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巴西里约警方大规模打击犯罪组织... 10月28日,巴西里约警方在市区北部阿莱芒(Alem?o)和佩尼亚(Penha)等区域开展针对犯罪组...
中国人保招标结果:人保集团境内...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财产线索数据整理,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月26日发布《人保...
政府“停摆”致暂停食品援助 美... 当地时间10月28日,总台记者获悉,美国由民主党领导的各州组成的联盟提起诉讼,要求阻止特朗普政府在持...
政策导航丨这些新举措积极应对人... 总 监 制丨王列军 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原创 李... 台湾省演员李威卷入“精舍杀人案”迎来最新进展,据台媒报道,李威的妻子林育玟被单独传唤。法庭上她否认犯...
正处IPO关键期,图达通被禾赛... 据第一财经消息,10月28日,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正式起诉图达通侵犯其专利权,该案件已被浙江省宁波市...
钟山区保险纠纷调解工作室成立 近日,六盘水市保险业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驻钟山区人民调解工作室成立大会举行,此举标志着钟山区在推动...
孤寡老人生前向银行抵押贷款66... 10月29日,九派新闻获悉:近日,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特殊”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孤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