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作者注意,一款“精准好用”的AI工具来了!8月16日,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五届 “小包公杯” 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颁奖仪式上,我国首个法律领域垂直大模型 “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发布。
记者了解到,“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由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王燕玲教授团队研发,已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该模型采用“先进通用大模型+专业垂直大模型”的双引擎架构,深度整合2亿余份裁判文书、420万余部法律法规,结合法律知识图谱和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在诸多法律场景中可排除“外行概念”干扰,精准匹配法律依据,面向全法律场景提供可溯源、可验证的回答。
王燕玲介绍,“小包公法律内容大模型”具备动态学习机制,能根据实践反馈持续迭代,以法律为准绳动态干预回答准确性,已在广东、安徽等地司法实践领域应用。例如,在检察院办理非法采矿等公益诉讼案件时,运用该模型通过人物关系图谱识别传统办案易遗漏的涉案人员;在刑事审查等环节,办案人员在12类典型案件实证演示中,将完整卷宗资料输入系统后,可自动生成分析报告与相关文书,辅助提升阅卷与量刑分析效率。
现场嘉宾表示,法律AI的普及将有助于缓解我国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目前,全国70万名执业律师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部分县域无律师事务所,智能系统可成为普惠法律服务的重要补充。
当天,“小包公·法律AI”分别与湛江市司法局、泛微网络·今承达签署合作协议,接下来将围绕行政复议智能化、企业合同与法务管理、案件管理等场景深化落地。
据悉,“小包公杯”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始于2021年,本届比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广东省高校人工智能法律应用重点实验室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院与小包公·法律AI联合承办。
文|记者 鄢敏
图|通讯员供图
上一篇:侵华日军731部队最新罪证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