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在街头倒计时…
54.4万——这是我国每年因心源性猝死消逝的生命数字,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倒下。冰冷的现实是,近9成的猝死发生在医院之外,黄金救援时间仅有短短240秒。然而,“怕惹麻烦”、“担心被讹”、“不会施救”的顾虑,如同一道无形的墙,常常阻断了生还的希望。
“急救地摊”:破土而出的生命之光
就在这样的困境中,一群特殊的“摊主”点亮了郑州的街头。他们并非售卖商品,而是传递生的希望与法的保障。以律师为主体的“急救地摊”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这群法律人脱下律师袍,走上街头巷尾,一手传授救命技能,一手筑牢法律护盾,只为破解“不敢救、不会救”的魔咒。近日,《善行中原》栏目专访项目核心发起人、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河南首航律师事务所主任任贺磊律师,带我们走近这个充满温度与力量的“生命驿站”。
摆什么摊?救命的招,护身的法!
“急救地摊”的“商品”独一无二,直击痛点:
救命真功夫:心肺复苏(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能拉人一把的硬核技能,手把手教会你。
法律定心丸:《民法典》第184条“好人条款”、《刑法》相关保障……深入浅出讲解法律如何为见义勇为者“撑腰”,扫除后顾之忧。
他们的“摊位”无处不在:
流动的课堂:学校、企业、广场、路口,哪里有需要,课堂就开到哪里。
云端的力量:自媒体直播同步发力,让急救知识和法律保障突破时空限制,触达更远方。
累累硕果:数字背后是跳动的生命
这份坚持,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
3000+场坚守:平均每年300余场的“出摊”,累计场次已突破3000大关。
百万+人受益:直接受益者超30万人,通过网络间接受益者更达百万。
11个生命重生:最闪耀的勋章——已有11人因运用所学的心肺复苏技能,在鬼门关前被成功拉回!此外,每年平均救助醉酒、受伤、交通事故等急症人员超100人次。
为何独树一帜?三大“法宝”铸就非凡
在众多急救普及项目中,“急救地摊”何以脱颖而出?
1. 接地气,传得快:“走过路过,别错过生命课!”“双腿一跪,包教包会!”——通俗的吆喝拉近距离,简单易学,口碑相传。“学会教家人、教朋友”的“传帮带”,让知识如涟漪般扩散。
2. 专业天团坐镇: 强大的后盾由700多名执业律师以及众多医护人员组成。河南省律协、郑州市律协的鼎力支持,为每一次施救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撑。
3. “法”与“救”的完美联姻:独创“法律保障+应急救护”双轨宣讲模式,精准打消“会救却不敢救”的核心顾虑,让善意无畏前行。
生命奇迹正在上演:那些被“地摊”改变的时刻
项目历程中,一个个惊心动魄又温暖人心的瞬间被定格:
创始人的闪电救援:冯海河律师出差途中,公交站台偶遇心脏骤停男子。他毫不犹豫跪地施救,仅两分钟,生命之火重燃。
“现学现卖”的奇迹: 项目在某地级市企业宣讲后,一名员工次日就用刚学的心肺复苏术,救活了路边倒地的男子。因施救极速及时,该男子无后遗症,次日即康复出院。
赛场边的生命守护: 在郑州大型赛事现场,担任医疗保障的“急救地摊”志愿者,凭借心肺复苏+AED组合拳,成功将一名心脏骤停的参赛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你也能当生命英雄:关键步骤与法律护身符
面对“遇到人晕倒怎么办?”的疑问,任贺磊律师送上清晰指引:
判断:生死一线的两分钟
轻拍双肩,大声呼唤——无反应?意识丧失!
观察胸腹起伏、贴脸感受呼吸、查看面色唇色——无起伏、无气息、面色苍白?呼吸停止!
结论:无意识+无呼吸 = 立刻心肺复苏!
行动:与死神赛跑
胸外按压: 暴露胸部,掌根定位于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叠,双臂垂直,用上身力量下压!深度5-6厘米,速度100-120次/分! 每次按压后确保胸廓完全回弹。
人工呼吸:仰头提颌开气道,“切额、提颌、捏鼻、包嘴”四步走,吹气两次(吹完一口松鼻,再捏鼻吹第二口)。
核心要义:边呼救,边按压!时间就是生命!
“不敢救”?三招护身符:
法律盾牌:《民法典》184条明确:自愿紧急救助造成损害,救助者不担责!
现场智慧:施救前大声呼吸引注意;条件允许可拍照录像留证;救援后尽量留下现场目击者或协助者联系方式。
“急救侠”的日常:时刻准备着
为何“急救地摊”团队总能“偶遇”需要帮助的人?任贺磊律师揭秘:“因为我们时刻准备着!”河南省律协配发的便携急救包从不离身,“出门就往两边瞧”已成为志愿者的习惯——他们就是行走在街头的“生命哨兵”。
坚守的力量:源于热爱与支持
项目的壮大并非坦途,但支撑他们的是滚烫的初心:河南省律协、郑州市律协、郑州市红十字会的强力后盾,以及700多名律师和众多志愿者无私、无悔的付出,汇聚成坚持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