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金川区双湾镇古城村的田间地头,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光旺正指导农户操作手机客户端,实现精准灌溉。谈及入选首批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感受,他黝黑的脸上荡漾着笑容:“政策给了平台,咱更得拿出真本事。”
今年,刚刚签订培养协议不久的刘光旺相比以往愈发忙碌,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现场,到智慧灌溉区项目的设备调试间,总能看到他带着工具包奔波的身影。他还主动申请下乡包村,把测土配方、节水种植的技术要点编成顺口溜,趁着农户歇晌的空档就开起了“田埂课堂”,让实打实的农技服务走进了田间地头。
刘光旺的成长,是金昌市人才强市战略落地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金昌市以机制创新为引擎,以精准服务为纽带,将人才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脉络,让专技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涌流、技能人才匠心技艺不断提升,共同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从“单打独斗”到“梯队共进”
专技人才选育点燃创新发展引擎
“过去总觉得搞技术是自己的事,自从有了‘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这个身份,肩上的担子明显更重了。”刘光旺的办公桌上,一份培养协议清晰列着具体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参与省市列重大项目建设等。这份协议不仅为他规划了清晰的成长路径,更推动他从“技术新手”稳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如今,从项目选址到最终验收,他都能全程参与并独当一面。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金昌市精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在积极推荐省领军人才、陇原青年英才等省级人才计划的同时,量身定制《“镍都菁英”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及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等8个实施细则,分类别、分梯队开展人才选拔培养,先后选拔第七批拔尖人才35名,科技领域创新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25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8名。通过为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搭建良好平台,金昌市力求既让“千里马”跑得更快,更让“赛马场”愈发广阔。
△青年人才结合活动主题进行交流分享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省领军人才董兵天说:“以前申报职称要跑多个部门,自从学校有了自主评审权,我们就能把更多精力放教学科研上。”这一变化,正是金昌市深化专业技术人才职称改革的成果。与此同时,金昌市进一步扩大职称评审范围,积极鼓励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人才等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此基础上,金昌市还为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了覆盖全市的“政策共享圈”,通过“带编入企”“市引企用”统筹周转编制和空缺编制向重点产业链企业倾斜,对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急需紧缺人才(团队)“一事一议”最高给予200万元项目补助,确保全市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政策实现“无差别覆盖”。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技能人才培养厚植多元成长沃土
在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金昌市在技能人才培育上也持续用力,从培训供给到机制创新,构建起技能人才全链条培育生态。
“十四五”以来,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21万人次,完成“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目标5万人次的124.2%,基本形成以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政府补贴性培训为有益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
截至目前,金昌市共培育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大国工匠1人、全国技术能手5人,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金昌技师学院砌筑基地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项目金牌,受到人社部通报表扬。
△大国工匠潘从明正在认真做实验(资料图)
引才维度同步实现“精准滴灌”。金昌市创新深化“双招双引”模式,在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同时,吸引各类专家人才团队扎根落户,打造与产业链“严丝合缝”的技能人才链。
为了让各类技能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金昌市从多维度构建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建成市县乡三级金昌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动态更新3000余人的职业发展需求;推出“人才服务礼包”,除家属医疗绿色通道、子女入学优先保障、老人照护专员对接外,还新增技能人才公寓、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这种“成长有通道、生活有温度”的环境,正持续引导人才、技术、信息向产业一线回流,为金昌高质量发展注入技能动能。
从“政策保障”到“生态优化”
全链条全周期服务释放人才活力
“现在上网就能完成职称申报,评审进度实时可查,证书还能线上下载,这在前几年真是想都不敢想。”甘肃胡杨树建设有限公司技术员魏青鸿,2024年已取得建筑工程专业中级工程师职称,他当时登录金昌市职称申报评审系统,顺利提交了中级职称材料。如今,从资格审核到证书发放,全流程数字化办理真正实现了让人才少跑腿、好办事。
“更暖人心的,是金昌市人才政策的满满诚意。”2023年,金昌市从产业长远发展和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出发,在金昌经开区设立人才工作站,打造了涵盖住房、教育、医疗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刚落户的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周健拿到人才服务包时感慨道:“从住房申请到子女入学,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金昌市人才服务中心(资料图)
金昌市推出“镍都人才贷”金融产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400万元、3年期低息贷款,财政贴息50%,支持初创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对接市域内优质酒店和旅社,首批推出14家“青年人才驿站”,可同时提供558间客房,为来金就业创业人才提供不同折扣的住宿优惠。设立“高层次人才经济贡献奖”,对带项目落地的人才(团队),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至5‰给予补助,最高可达200万元。首创“退休人才返聘制度”“银发人才二次开发机制”,鼓励退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专家人才担任“产业导师”“医疗顾问”“教学名师”,让“银发人才”发挥技术传承和经验分享作用,累计返聘137人。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城市强。从田间技术革新到车间工艺突破,从高校科研攻关到企业创新创造,金昌市正以政策的“精度”、服务的“温度”、保障的“力度”,让各类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如鱼得水、大展拳脚,为金昌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记者:文星乃
来源:镍都金昌客户端
编辑: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