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
8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香港《稳定币条例》今日正式生效。
截至目前,香港金管局尚未发出任何牌照。且该局计划的发牌时点晚于预期。
此前7月29日,香港金管局发布一系列咨询文件,并召开一场技术简报会。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陈维民在会上透露,将于2026年初发出首阶段牌照,首次发行的牌照数量将为个位数。
此前,香港金管局多次强调“高门槛”“首批仅数个牌照”“预先沟通”的态度,被市场广泛解读为“邀请制”。7月31日,香港金管局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邀请制”并非官方说法。
香港金管局称“邀请制”非官方说法
7月31日,香港金管局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邀请制”并非官方说法,更多为一种市场解读。
该人士表示,“邀请制(by invitation)”并未完整反映金管局的发牌模式,因为事实上有意愿、有兴趣申请的机构,均可事先主动与香港金管局沟通发牌事宜。
一周前,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透露,尽管已明确初阶段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但至今已经有数十家机构主动接触金管局团队。
香港金管局7月29日公告也显示,鼓励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于2025年8月31日联系该局,让该局可传达监管期望并适当提供反馈。
同时,发牌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如个别机构认为已准备充分并希望尽早获得考虑,应于2025年9月30日或之前向金管局提交申请。首阶段未获发牌照而又有意继续申请的机构,金管局会与其保持适当沟通。
在发牌要求方面,金管局表示,获得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的机构须具备合规性(风控)、具体性(应用场景)、可持续性(财务情况)三方面的要求。
此外该局强调,不会公布向其表达意愿或提交申请的机构名单。
设6个月过渡安排及临时牌照
如何将现有稳定币发行业务平稳转为“合规”发行,是《稳定币条例》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前,许多机构已实质性在香港设有法币稳定币发行业务,称为“原有稳定币发行人”。香港金管局为此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过渡期安排,即2025年8月1日至2026年1月31日。
据该局日前发布的《原有稳定币发行人过渡条文摘要说明》,原有稳定币发行人有两个选择,一是积极申请正式发行牌照,二是选择进入结业期。同时,若在条例8月1日生效后的3个月内未能申请成功,需在条例生效后4个月内有序结束在港业务。
同时,金融管理专员会在前六个月(2026年2月1日前)向可证明其能力原有发行人授予“临时牌照”, 使得此类机构可在过渡期继续其发行活动。获批临时牌照的实体将被视为获批牌照,直到有关临时牌照不再有效以及最终决定产生。
若原有发行人不被信纳,将受到金融管理专员发出的“拒绝通知”,该实体会在通知发出当日进入结业期,并在的一个月内有序地结束其香港业务。
(来源:香港金管局)
首批牌照或于2026年年初发出
陈维民在会上表示,预计2026年初发出首阶段牌照,首批的牌照数量将为个位数。首阶段未获发牌照而又有意继续申请的机构,金管局将继续与其保持沟通。
尽管市场已认为2026年年初的时间点慢于预期,但记者了解到,该时间点可能依然是理想状态下的“最早发牌时间”。
香港金管局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发牌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考虑申请文件是否齐全、使用场景是否成熟等因素,因此“2026年年初是否一定会发牌”仍有变数,更多只是一个预估时间。金管局会全力以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从多家申请机构、交易所了解到,部分机构接到了关于减少稳定币发声的监管指导,这与香港金管局过去一个月内多次“降温”稳定币的态度相符。该局强调了“过渡概念化”以及“市场泡沫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