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营销应走向制度回归
创始人
2025-07-31 07:06:41
0

□徐兵

近日,温州一农商行因向非营销岗位下达存款考核指标被监管部门罚款265万元,引发业内对银行“全员营销”现象的关注。事实上,类似做法在业内早已屡见不鲜,甚至被不少员工视为理所当然。有银行人士调侃:“我们柜员叫‘厅堂经理’,后勤也背任务,安保也要帮忙揽储。”这看似轻松的说法背后,折射出一种习惯性的考核思维。

根据《中国银行业存款业务自律公约》规定,银行不得对非营销岗位下达存款指标,也不得将存款任务与个人薪酬、职务安排挂钩。然而,实际操作中,一些银行通过更改岗位名称、设置隐性考核等方式,变相推动全员营销。这类做法虽未明面违规,却模糊了制度边界,也带来潜在的合规风险。

为何全员营销会成为部分银行的常态?归根结底,还是考核导向问题。随着净息差持续收窄、负债成本上升,银行在低成本资金的争夺上面临不小压力。一些机构在短期考核压力下,选择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完成任务,将揽储指标层层传导到各个岗位。这种方式在数字上或许能短期见效,但从长远来看,难以持续,也容易引发员工的不满和监管关注。

不少一线员工坦言,入职时从未被明确告知非营销岗位不能摊派存款指标,有人甚至多年后才意识到相关制度早已有所规定。这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制度宣传不到位,二是部分银行内部考核压力已然取代了制度规范,变成主导行为的默认逻辑。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银行网点客流量减少,不少机构为了维持业务增长,倾向于将所有员工都动员起来,用人海战术对抗流量焦虑。但这样做,不仅削弱了岗位的专业性,也可能损害服务质量,甚至影响客户体验。

监管的态度并非反对营销,而是强调要依法合规、职责清晰。将操作、风控、后勤等非营销岗位纳入营销体系,不仅容易造成职责错位,还可能带来风险管理上的漏洞,甚至诱发误导销售等问题。

从长远看,银行要摆脱全员营销的惯性,还是要回到制度本源。未来,随着《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的正式施行,银行员工的考核方式将更加规范。如何从制度上引导全员营销回归合理边界,将是各家银行管理者必须直面的课题。

一方面,应加大对行业规范的培训和宣导力度,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另一方面,更要对绩效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避免一味追求短期指标,把考核重心转向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长期价值。

营销机制应当体现岗位职责的差异化。营销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拓展,而非营销岗位应专注于自身专业领域。这样既能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也有助于银行构建稳定、健康的管理文化。

银行不是不能营销,而是不宜“一刀切”。在监管和市场的双重要求下,唯有尊重岗位规律、回归制度逻辑,才能真正实现从全员营销到精细运营的转变。这既是对监管的回应,也是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市发布15项措施完善生育支... 北京市7月31日发布《北京市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工...
双焦:今日齐跌,后市或随政策波... 【双焦情绪支撑转弱,价格回调至合理区间】今日双焦齐跌,焦煤多个合约达8%跌停线。宏观靴子落地后,资金...
美国暂停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 7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法新社记者提问,美国今天暂停了针对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
A股3600点徘徊:股市“老司... 气势如虹的A股近期出现盘整迹象。 7月31日收盘,上证指数跌破3600点关口,下跌1.18%,收报3...
ST信通投资者诉讼:已和解56... 7月31日,ST信通(600289)发布公告,公司涉及的投资者诉讼事项有最新进展。 截至公告披露日,...
电光科技股价下跌1.20% 公... 电光科技7月31日报收17.27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21元,跌幅1.20%。当日成交量为1215...
贵州百灵股价上涨10% 创新药... 截至2025年7月31日收盘,贵州百灵股价报5.94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00%。当日成交量为1...
武汉大学回应“法院驳回男生图书... 近日,此前备受关注的武汉大学图书馆里一名女生指控男生性骚扰一事有了最新进展。据媒体报道,7月25日,...
医疗保障法草案 体系建设未列商... 历时三十天,定位为我国医疗保障领域基本法、综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障法(草案)》(下称“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