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简单纠纷,诉诸法律,等待开庭宣判再到执行,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如何才能依靠法律快递高效化解矛盾?7月2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大邑法院获悉,近年来,该院积极探索“分层过滤、全链融合”的先行调解机制,构建起全流程、闭环式纠纷化解体系。2025年以来,通过先行调解机制调解成功328件,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50.38天。
图据 大邑法院
据了解,该院通过科学分流与精准匹配,构建起“简单案件速调、复杂案件精调、类型化案件专调”的前端解纷格局,针对小额民间借贷、邻里纠纷、买卖合同等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案件,力争七天内完成调解;对于商事合同、合伙协议纠纷等复杂案件,由资深法官重点审查法律关系、证据链,对具备调解基础但争议较大的案件,引导至“法官指导调解+专业调解机构”定制调解方案。
此外,对于先行调解成功的案件,引导当事人及时申请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由速裁团队设专人进行审查并在3天内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或调解书,同时,全面推行执行风险告知制度,主动向当事人释明“执行不能”风险,引导合理预期,自运行以来,执行收案量同比下降8.69%。
据大邑法院相关法官介绍,接下来还将不断完善先行调解工作机制,通过优化专业调解团队,打造便民调解网络,努力将纠纷实质化解、源头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