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土地转包合同要写这么细!”“农产品宣传不能说治病,记牢了!”7月16日上午,吉木萨尔县“律师讲法直播间”里,弹幕滚动不停,网友们热议着直播内容。这场聚焦“三农”法律纠纷的直播,让农民朋友们收获满满。
直播中,新疆航迪律师事务所的唐龙律师用身边事讲法,揭开土地承包的“门道”。用老周2018年签下30年耕地承包合同,凭合同稳稳种地的故事,让大家明白承包合同就是“定心丸”。面对土地确权纠纷,唐律师支招:先找村镇管理部门核实,再凭老合同、邻居证言等证据仲裁或起诉,就像李家王家的土地纠纷,证据才是硬道理。
土地流转的“坑”怎么避?老张因签了书面合同,顺利要回老刘拖欠的转包费;老孙出租地时明确用途,让擅自盖仓库的合作社拆房赔偿。唐律师强调,转包看期限、出租盯用途、互换签协议、转让经村批,条条规矩都得守。
农产品质量和种子订单是收成关键。小李的黄瓜因未过安全间隔期农药超标被没收,老杨因虚假宣传苹果疗效被罚款,鲜活案例敲响警钟。唐律师传授“三看三留”秘诀:买种子看资质、留合同、存样品,老周就凭详细合同追回种子公司1.5万元赔偿。
三次互动问答点燃直播间,“公平合理”“诉讼”“需要书面合同”等答案刷屏,答对的网友赢取普法吉祥物“普普”。唐律师的金玉良言“按规矩办事,留好证据”,让农民朋友们明白:法律是护地守收的利器,乡镇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都是免费帮手。这场直播,把法律知识种进了农民心里。(陈伟启 杜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