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蓉城7月8日电 美国政府近期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宣布将向多国递送“关税函”,威胁对不妥协的贸易伙伴加征高额关税。这一政策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美国在经济领域的战略焦虑和单边主义的致命缺陷。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展示签署后的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 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美国优先”沦为经济孤立主义。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是要求各国无条件接受美国单方面制定的贸易规则,否则就面临惩罚性关税。这种赤裸裸的经济霸凌,不仅违背WTO多边贸易体系的基本原则,更让美国的传统盟友感到寒心。欧盟已明确表示,若谈判失败将坚决反制;日本、印度等国也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正在加速全球贸易体系的去美国化进程。
政治作秀难掩经济困境。特朗普高调宣布关税政策,更多是为了迎合国内民粹情绪,而非基于实际经济利益。美国当前通胀压力未消,制造业回流效果有限,若再对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最终买单的将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财长贝森特含糊其辞的表态,恰恰说明美国政府内部对这场贸易战的后果缺乏清晰预判。
最后通牒失效,反制措施已在路上。美国试图用“90天期限”逼迫各国让步,但现实是,大多数国家并未屈服。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已做好反制准备,越南、印度等国也在调整贸易策略,减少对美依赖。中国更应从中吸取经验,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和RCEP等合作机制,强化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纽带,削弱美国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
历史教训警示:贸易战没有赢家。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引发全球贸易体系崩溃,加剧经济大萧条。如今,美国若执意推行全面贸易对抗,只会加速全球供应链重组,促使各国寻找替代市场。最终,美国企业将失去竞争优势,而世界经济也将陷入更深的割裂与动荡。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中国应坚持开放合作,一方面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深化与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合作,构建更稳固的全球贸易网络。美国的单边主义终将自食其果,而坚持多边主义的国家,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李东东 苏东华
本期责任:童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