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聽評述·成都|245万!以制度创新激活人才“第一资源”
创始人
2025-07-05 22:25:04
0

本网蓉城7月5日电 四川成都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245万,技能人才超308万,折射出这座城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与智慧。当前,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发展比拼的核心已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成都以系统性思维推进人才评价、引进、培育全链条改革,不仅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成都已形成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成都日报资料图

破“唯”立“新”,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成都的实践直击传统评价痛点——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倾向,建立以创新能力、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动态分类目录,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负责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非标”人才纳入支持范围。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向用人主体放权,赋予链主企业、重点科研平台人才自主认定权,真正实现“谁用人、谁评价”。这种市场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更多“偏才”“专才”脱颖而出,避免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僵化弊端。

产才融合,激活创新“乘数效应”。人才与产业,如同“鱼”与“水”。成都的改革始终紧扣产业需求:一方面,通过精准发布《人才开发指引》,引导人才向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集聚;另一方面,支持极米科技等企业自主评审职称,推动人才标准与产业标准衔接。更值得关注的是,全市博士后工作站达327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转化—技能支撑”的全链条人才梯队。这种“产业聚才、平台育才”的模式,让人才价值在产业链上充分释放,形成创新发展的“乘数效应”。

改革再深化,需啃下“硬骨头”。尽管成效显著,但改革仍有深化空间。例如,部分中小企业反映自主认定门槛较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尚未完全贯通,国际化人才引进的便利化措施还需加强。未来,成都可在以下方面继续突破:一是扩大用人主体授权范围,将自主认定试点从头部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延伸;二是打破“学历天花板”,探索技能人才与工程师职称互认机制;三是优化国际人才生态,在签证、执业许可等方面加大开放力度。

人才是城市竞争的最大变量。成都的改革实践表明,唯有以制度创新打破束缚、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产业需求锚定方向,才能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期待成都继续以“破冰”勇气推进改革,为全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更多“成都样本”。(□ 评论员 文小军 苏东华)

本期责编:童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每周股票复盘:东吴证券(601... 截至2025年7月4日收盘,东吴证券(601555)报收于8.87元,较上周的8.79元上涨0.91...
广州拟出台“商转公贷款”政策,...   7月2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就《广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实施办法(暂行...
600190,两名副总裁被逮捕... 7月4日晚,退市锦港(600190)发布《关于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进展公告》称,...
天水血铅异常幼儿确诊铅中毒,疑...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 近日,甘肃天水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致幼儿血铅异常,引发社会关注。...
经济政策一线微观察|从球场新热... 一场足球赛能点燃多少经济火花? 从门票秒空到周边爆单 从深夜食堂到商圈流量 从球场新热力到商圈新活力...
速扩散!江西公布学生资助最新政... 新闻荐读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以来,我省紧紧围...
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 近日,重庆市联合出台《重庆市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其中提出,培育壮大影视市场主...
马卡:巴萨或同时签迪亚斯+拉什... 直播吧07月05日讯 据《马卡报》报道,在尼科-威廉姆斯与毕尔巴鄂竞技续约后,巴萨可能同时运作迪亚斯...
马斯克再提美国建新政党:一百万...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4日将“大而美”法案签署成法的几个小时前,特朗普的前盟友、企业家埃隆·马斯克通过...